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子女受点压力与挫折

(2010-06-08 09:10:54)
标签:

杂谈

总觉得现时的年轻人比上一代容易自杀。考试成绩差了一些,被师长责骂了两句,都可以跑上天台跳下来,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年轻时成绩也不太好,亦经常捱骂,但我从来未想过要死。即使有时在报纸上也会看到类似的新闻,但都是隔几年才有一遭,没有今天发生得那么频密。

 

人类的DNA转变得很慢,照道理这一代人与上一代人天生不会有甚么分别,他们的自杀倾向应是后天才养成的,究竟是甚么环境导致他们比上一代更容易走上自毁之路呢?我想,如果能够让子女在年轻时承受多些压力,蒙受多些挫折,对防止他们走上自毁之路应有好处。

 

我年轻的时候,生活上的压力远比这一代大。当时流行一句话,叫做「手停口停」,意思是没有工作做,就没有饭吃。不像今天的年轻人,工作有点不如意,便索性辞了份工,躲在家里做隐蔽青年。我当年是工厂工人也先做着,然后才骑牛搵马,不敢读完书仍要父母添加负担。

 

可能就是因为知道自己身上有担子,故不敢轻易言弃。要死,也得安排好父母的生活;不像今天那样,社会已有安全网,父母可以交给社会去照顾;子女即使想先走,也可以无后顾之忧。此之所以,我不希望把家庭责任全部推给政府。

 

儒家主张:「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生的时候,走远一些地方旅行也不应该,更何况是放下父母,自己先行找死?我相信鼓吹孝道,对减少青少年自杀应有帮助。为人父母的,不但要教育子女要负起供养父母的责任,更要经常陪伴父母,让父母活得开心、放心,当他们把自己的生活与家庭的前景连系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要想死的时候,就必然会三思。

 

然而,现代的父母很多时都受西方的所谓心理学家的意见影响,觉得子女在年幼的时候,最好不要给他们太多压力,不要让他们受太多的挫折。这样,子女就可以有一个愉快的童年,为人会较为乐观,做事会较有信心。我觉得这些意见有失偏颇,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我见欧美的学校,打分打得很松,拿A以至A+都极之容易,老师一般只会找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去肯定学生,从不挑剔学生的失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自信心当然「爆棚」,但他们一出到社会,环境却180度改变,上司一点不如意就责怪下属,市场上轻微地被对手比下去就得被淘汰,失败者没有人会可怜,休想有人会来安慰你。

 

因此,我倾向让子女自小就面对「天道不仁」的现实,让他们自尝失误的后果。子女跌倒后,不要立即去抱起他们;只要没有跌伤,他们不难自己爬起来,自小就习惯受点挫折,就知道如何去疗伤,知道即使是精神上的创伤,也是会复原的。这样,他们将来就不会动不动便去找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