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政府推出一连串遏抑楼市的措施后,社会上仍有不少评论认为这些措施仍不够严厉,不足以对炽热的楼市起冷却作用;我当时已在本栏提出不同意见,今次卖地的冷淡反应,证明我当时的推论没有错。
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炒风炽热皆建基于人们对后市继续向好有强烈的预期。卖地成绩不佳,反映发展商已不敢对后市过度乐观。他们已从愿意付出大量溢价去投地,转变成只愿意以面包价来买面粉。这个讯息将很快影响市场上其它参与者的取态。
今次拍卖的东涌临海地,拍卖前乐观的估计,成交价可接近五十亿元,但结果只以三十四亿二千万元成交。我们不能把这解读为地价跌了三成,因为五十亿元只是估计出来的价钱,内含不少过度乐观的溢价,以东涌现时二手楼宇每呎4,000元计,今次南丰肯出2,000元一呎楼面地价已相对进取,坚持要有合理利润的发展商已不肯这样出价。
我相信,发展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取态,主要是因为政府已放弃单一的勾地政策,而是可以由政府主导决定何时卖地、卖多少地、卖何处地。发展商知道今次政府遏抑楼市的决心是坚定的,有需要还会推出更多的土地,所以都不想冒风险高价去抢地,宁愿留实力买以后的平地。
为了避免发展商过度保守,政府宜尽快公布这个财政年度内,政府还会何时推出甚么土地。这样,发展商就可以对必然的供应量作出预计,以便他们也可以早作部署。若然因透明度不足,而令发展商过度恐惧,导致地价进一步下跌,打击了市民投资置业的信心,那就会对整体的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一样不符合大多数市民的利益。楼价下跌时的受害者比楼价上升时的受害者还要多。政府只宜煞停楼价急升的趋势,没有必要非要楼价掉头向下不可。
今次卖地的冷淡反应,已足以减慢资金流入地产市场的速度。非急切有需要的自用买家,一定会延后入市的决定,观望一定时间再算。我估计,未来一季的交投量将下跌三成,发展商的新盘,订价亦不得不趋向保守,否则将无法销售得好。
不过,由于本港经济复苏的势头不错,失业率下降,工资水平趋升,加上利率偏低,大环境依然有利楼市;因此我估计,入市的人虽然少了,但仍不足以令二手市场的小业主肯自动减价。即使有个别等钱用的业主肯减多一点,亦不足影响大局。
整体而言,住宅楼价的跌幅,只会在3%左右;个别单位或会跌一成至成半,但一瞬即逝,并非人人有机会买得到。至于写字楼与商铺,由于不是今次政府打击的对象,可能反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前一个阶段,豪宅的价钱升得比写字楼快,今次写字楼有机会成为投资者追落后的对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