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供应不足严管没用

(2010-05-11 09:19:35)
标签:

杂谈

市建局推出新招以控制旗下新盘的炒卖活动,其严紧的程度,比政府还厉害。立法会内的政党纷纷称善,还要求港铁在推盘时也得跟随。

 

其实这些被议员称许的措施,根本只是花招。没有一项对症下药。

 

香港楼市之所以炒风再现,其根本原因是供应不足,而市区的情况就更为严重。这才导致市区重建的项目这么受欢迎。炒家见供不应求,提价也不怕没人承接,才有把握机会先购为快。若然供应陆续有来,用家不必接炒家手上的货。打击炒风的最有效方法,是让炒家变大闸蟹。

 

过去曾有政客批评市建局推盘时订价过高,要求市建局按一般市民的负担能力来订价。他们指市建局及新世界合作发展的「名铸」,尖沙咀河内道的原居民根本买不起,结果引来原住在港岛南区的发展商董事购买,失去了造福旧区居民的重建意义。

 

这些批评,表面上看来甚有道理,但若果市建局推盘时真的把订价调低,这只会增加炒家的赚价幅度,吸引更多的炒家入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原先买来自用的买家,亦会改变初衷,转售图利。结果,入住者亦不会是同区居民,一样达不到政客所说的重建核心意义。

 

幸好,市建局今次出招时,并没有听从政客的建议,以后推盘时会把价钱订低一些,这只会令今后市区楼宇的供应更没有保障。因为,现时市建局的项目并非全部有利可图,需要拉上补下才有财政资源去完成重建任务。因此,有好盘时就应设法赚多一些,不然市建局怎有条件去加快重建步伐。若果市区的楼宇供应没法增加,那无论市建局再出甚么招,都很难把炒风压下去。

 

现时,市建局推出的措施,不外是不许内部认购、限制地产代理与发展商的董事与管理人员买楼之类。这些人以前因近水楼台先得月,故纷纷投入了炒楼行列,但不把市建局的楼卖给这批人,就可以保证其它的买家不会炒吗?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有在律师楼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很多新盘,首批买家与入伙时根本都不是同一批人,其中某些单位在楼花期转手十多次。不少原先打算自住的用家,最终都受不住利润的引诱,最终变了炒家。

 

因此,市建局今次推出的措施,根本没法遏抑炒风,最多只能说把炒楼游戏弄得公平一些,好让更多的人可以一起炒,而不是让发展商的董事与地产代理专享。

 

不过,这些措施似乎对地产代理不公平。发展商的董事与管理人员,售楼大权在握,却只需申报,仍可买自己负责销售的物业;反而手中没有主宰权的代理,却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许买。难道代理不是人?他们付的不是法币?为何在代理主导能力较大的二手市场,他们申报后仍有机会买楼,反而市建局的楼他们买不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