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设计性的不逆性

(2010-04-01 09:15:00)
标签:

杂谈

昨文介绍了路径依赖的理论,并指出香港的房地产业已成了香港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以至我们虽然已发现行这条路会产生某些不利社会长远利益的因素,想改行其它路径却不容易。

 

现时有些人,看到房地产业的某些个别问题,就把它归结为官商勾结的结果,把有关官员拿出来臭骂一顿,以为这样就可以促使政府改变路向,他们的想法实在太过简单,等如一发现打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不恰当,就以为可以设计出一种新的键盘,投入生产,取代现有的要用左手尾指按常用的A字的设计。历史上有很多人都以为这样会发达,结果却累到自己破产。

 

其实向政府施压并不足以解决问题,政府并不是看不到问题所在,而是未能找到其它更可行的途径。很多现时的提议,政府以前都已试过,但效果不理想,最终都未能令香港的经济转向新的途径发展。

 

很多批评政府的人,都以为政府是刻意地在推行一套高地价政策,只要政府肯改变这种政策,高地价的问题就可以改变。现实是董建华时代,政府曾真心实意地调动一切力量去改变对高地价环境的依赖,但一样未能成功,最终仍得行回头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高地价政策并非先在某个人的脑袋中完成,然后透过政府的行政力量,强加于社会的头上。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要政府收回政策,事情就可以改变。

 

在途径依赖的理论中,非正式设计出来的制度,一旦在历史中演变形成,往往比正式的制度有更强的不逆性。由于非正式系统的形成是缓慢的、渐进的,系统内的成员就有机会各自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他们会不断调整自己,便自己成为系统里的得益者。如果系统里的成员能逐步找到这种互适互利的位置,系统就会不断得到强化,以后就更不容易改变。

 

过去的五、六十年里,事实证明,以房地产作为财富储存方式的人,较容易在经济增长时分得一杯羹,较容易令自己的退休生活更有保障,甚至还可以有余力扶下一代一把。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愿意在出社会工作的初期,节衣缩食(其实不买名牌已可以)去供楼。当大多数人都倾向这样做的时候,社会的资源就会不断地向房地产倾斜,令高地价环境不断自我强化。

 

现时社会上虽然有很多人对高楼价有怨言,但他们之中其实有不少并非真的反对高地价。他们之所以不满,是因为他们未有楼,在楼价上升时分不到一杯羹。当有楼就有着数的意识,在人的脑海里已沉淀至如此根深柢固的时候。政府要改变路径绝不容易。反对者单指出高地价的不是,是不够的,还得拿出一套周详的易径的路线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