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应认清自己的处境

(2010-03-29 09:14:37)
标签:

杂谈

近年香港的基层怨言很多,觉得社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少了,生活不但无法改善,且有日益恶化的迹象,令他们感到前景渺茫,唯有希望政府伸出援手,制定更多更优厚的福利政策,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薪酬没法上升,就期望政府制定高一些的最低工资;交通费负担重,就要求政府提供交通费补贴;孩子接触信息科技的机会少,就要求政府提供上网津贴………总之生活的每一个层面,都可以想到要求政府的援手。

 

无疑,特区政府的财政能力不错,不但经常有盈余,而且积累了数以千亿计的储备,的确有条件拿来改善一下社会福利。既然祠堂有钱,乡民自然希望有猪肉分。香港基层有类似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

 

然而,增加福利真的可以改变基层的命运吗?事情却不是这么简单。

 

香港基层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并非绝对贫穷,而是相对贫穷。政府的福利,只能改善绝对贫穷的程度,令生活变得好过一些;但没法改变基层在社会上处于相对贫穷的位置,一与社会上处境较佳的阶层相比,依然会感到比别人差,一样会觉得社会对自己不公平,一样会觉得来来去去自己仍处于社会的底部,毫无前景可言。

 

事实上,当一个人主要是靠政府的政策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时,他对自己的生活就会愈发失去自主能力。当他没法透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社会上获得更佳的报酬时,他就只能寄望政客在议会里去为他们争取更好的福利政策。人在这种情况下,会感到自己的命运无法由自己所掌握,会感到很无奈。

 

由此可见,单是增加福利,并不足以改变基层在社会上的无奈,当他们依靠政府愈多的时候,他们的自主能力就愈弱,无奈感就愈强。再者,政府的照顾会令基层失去对自己谋生技能不足的警觉性,以至加深了基层对政府的依赖,以后更难翻身。

 

香港现时的问题是︰当社会成功向金融业与专业服务业转型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无法跟得上社会的步伐。他们发觉,他们原来从事的工种,很多都因为全球化而流失了,而那些新出现的,技能要求高的行业,他们又不会做,于是只能一齐去抢那些只能在本地进行的低技能行业,如清洁、保安、饮食、零售、信差等工作。令这类工作的工资因多人竞争而愈抢愈低。

 

香港无需这么多人做这类工作,低工资正好反映这类工作人员已供过于求。基层要改变命运,不能靠增加这类工作的最低工资,而是要跳出这类工作范畴,从事一些与时并进的行业。那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要求基层中年纪较大的成员这样做当然有困难,但年轻一代则千万不要放弃这种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