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认识有一班朋友,每月都搞一次美食聚会。我不经常参加,因为我吃美食,喜欢随缘,不喜欢四处寻觅。再者,他们吃一顿饭,常花三、四个小时,我负担不起。不过,我们在席间谈天说地,有时也会触及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譬如,最近一次聚会,我们从金融界的超高花红,谈到上下级之间应有报酬上的差异,相信做管理的人都会思考过这个问题。与会者来自不同的机构,他们的报酬制度差异很大。有些机构,上级的待遇只比下级多三、四成,有些则可以多几倍,视乎业务性质与老板作风而定。
我起初以为,差异小的主要是规模较小的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多有一个亲力亲为的老板。他在公司里无所不知,无所不管。公司里的管理人员,都变成虚有其表,无从发挥他们的功能。老板会觉得,既然甚么都是由自己去做,其它人就不必报酬太多。不过,这类型的公司多数做不大,因为老板废了其它管理人员的武功。
在最近一次美食聚会中,我才知道原来规模大的机构,一样会有上下级之间待遇差异不多的情况。原因是这类机构已十分制度化,他们的员工,即使是做管理人员的,也甚少自主空间。公司早已把营运系统,程序化,制度化。所谓上司,其主要职责就是监督下属按公司的规章制度来办事,不用自行作判断,故很难有机会为公司立大功,公司亦对他们没有太多的期望,所以认为他们的报酬不用比下属高太多。
不过,这类公司通常有数名最高负责人,由于他们是公司营运系统的设计者,在公司内起关键作用,所以可以拿到极高的报酬。他们的收入,往往达到第一线员工的几百倍。这种过度的差异,很容易引起下属的不满,甚至引起社会的干预。欧美政府对金融业的报酬制度,最近就有行政干预的意图。
我自己则不太喜欢把权力过度集中在中央,因为我认为,公司的营运系统是演变出来的,而不是设计出来的。权力过度集中反而有碍系统按实际环境不断进化。因此,我会倾向让每个级别都有一定的自主权,让他自己按实际的情况作出判断,以调节公司的营运模式。这样,管理人员才有机会发挥创意,为公司增值。
我除了会给他们基本工资外,还会有与绩效挂勾的花红。能为公司作出贡献的,公司一定重重有赏。我不是一个金钱挂帅的人,但我知道做老板的就绝不能与员工只讲心,不讲金。
我觉得管理的窍门就是差异,有报酬上的差异才能诱发出行为上的差异,才能使事情出现变化,并令这些变化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基本上是赞同上下级之间是有报酬上的差距的,每级的差距在三倍之内,我都可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