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投资 |
近年,香港的地产商在大陆的投资大量加码,由不敢涉足转为盲目投地,我真担心,他们今次又要吃苦头。因为,中央非常重视楼价上升对社会和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决心不顾地方力量的抗拒,誓要出重手把全国的楼市降温。中央的一系列遏抑楼市政策,其实早在05年已经推出,只是当时只有方向,却缺乏具体落实措施,加上地方政府又阳奉阴违,以至效果并不明显。不过,中央并没有让地方政府蒙混过关,先拖住上海的火车头作用,跟住在全国收紧政策,至今年第四季,成效已非常明显,全国主要大城市的成交量都开始下跌,跌幅高达三至五成,楼价亦有开始回落迹像,估计08年的市道易跌难升,跌幅会超过一成。
中央推出政策,开始时只是集中遏抑需求方面,现在已把力量扩展至增加供应上,调控的效果已日益明显。
中央的遏抑需求措施,有透过金融方面去发挥作用的,亦有直接规限买家的。涉及金融方面的措施包括加息及增加存款准备金等,希望藉此减慢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直接限制买家的,包括不准外国人买楼,及对国内的第二次购房的人设置阻力。
现时,外国人在中国买楼,先得在中国住满一年,若要买非自住性房屋,必须正式成立地产投资公司,但这类公司很难获得批准。至于内地人若要置第二套房子,首期必须40%以上,利率也比正常的高1.1倍,希望藉此遏抑市场对非自住楼宇的需求。
在开始时,这类措施不容易落实,因为人们弄不清楚,何谓置第二套楼房?是计个人行为还是家庭行为?是单一城市范围里算,还是全国各地都计?现在中央已经明言,计算会以家庭为单位,配偶与直属子女买过楼亦算。而且中央已整理出一套自2001年以来,在全国各地买过楼的人的电子名册,银行职员随时可以查核,不能再以查不到为借口,胡乱贷款给已买过楼房的非自住性的投资者。加上,中央又要求银行制定各城市分行的楼宇贷款配额,过额要立即停止贷款,以至有些首次置业的人,也一样找不到银行贷款,使真正的住屋需求亦没法第一时间在市场上反映出来。
另一方面,中央为增加市场供应,正积极翻查地产商有没有囤积土地,不再容许地产商拿到地后不发展,只顾等地价升值。中央并且规定楼宇建成后,要么出售,要么出租,不能借订「天价」来间接封盘;凡没有成交的,就得调低价位,至市场有承接为止。
在中央双管齐下的情况下,投资者已意识到市场形势已经逆转,入市比前更为审慎。香港的地产商,前一段时间高价抢回来的内地项目,将来开售时会很考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