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司令》发《农村百事通》2025年第1期
(2024-12-29 15:04:37)
标签:
巩义河洛小小说文化 |
分类: 社会小小说 |
大奎几年前开始养猪,本性朱,村里人戏黠地称他“猪司令”。当然,贬义的成分多一些。大奎人老实,却也不是榆木疙瘩,有人若叫他“猪司令”,他心里恼,装聋作哑不答应。他的猪场,规模不是很大,连同猪仔,一二百头而已,也没有雇人,妻子给他打下手。小打小闹,能省则省。那次猪出栏,大奎一高兴,给妻子开玩笑说:“使唤你,工钱都给省了,老板再说难听话,也不会卷铺盖走人。”妻子撇了撇嘴,还他一句:“老板再能,还不得听老板娘的?”“那是,那是。”大奎点头哈腰,谦卑的样子跟大臣见了老佛爷。
跟大奎同样规模的,村里还有两三家,他们的效益都比大奎好。怎么说呢,人家使用含有瘦肉精、添加剂等丰富内容的饲料。大奎不,还是土法养猪,以吃玉米、红薯、青草、菜叶为主,连饭店的泔水都不用。显然,大奎不沾光,人家的猪三四个月就出栏,大奎的猪要一年左右才出栏。不仅这样,大奎定的价格还高,他说:“我这是土猪肉,纯天然,吃着香。”乡下人,没有那么多讲究,管他土猪肉洋猪肉,吃到嘴里就是肉就中,所以呢,大奎的猪肉也就不是十分的畅销。
镇里开酒店的老陈,找到大奎:“‘猪司令’,不,大奎,你把价格降一降,跟人家一般多,你的猪我全部承包。”大奎脖子一梗,说:“我跟他们不一样,凭啥一样价格?”“都是四条腿一身毛,咋不一样?”老陈本想开开大奎的玩笑,看大奎认真的样子,忙嬉皮笑脸说正经,“少降点行不行?”“说不行就不行!”大奎气呼呼地说。老陈转身走了,恨得牙根痒痒,心里骂道:“真是跟啥人学啥人,跟猪时间长了,也变成了猪脑子。”
妻子比大奎年轻几岁,紧跟时代步伐,开了视频号,平时把猪的吃喝拉撒睡都弄到网上,粉丝越来越多,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有需求土猪肉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慢慢地,生意有了起色。大奎有了底气,贷款30万,购进了一批猪仔,扩大了养殖规模。
谁知道,好景不长。一场猪瘟,大奎猪场的猪全都死了。不只是他,当地所有猪场的猪们都蹬腿了。
怎么办?看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大猪小猪,跟他们的孩子掉进了井似的,两口子伤心欲绝。
妻子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咋整?看看有人要没有?”
大奎愣愣地瞅着妻子,一时还没明白她的意思。
“问问那些饭店……”
“打住!这是病猪肉,人不能吃。再说,谁吃了豹子胆敢要这个?”大奎不满地瞅了妻子一眼,重重地叹口气。
这时候,老陈打来电话,愿意以每头一百元的价格收购。大奎拒绝了。老陈在电话里说:“每头再给你涨二十,他们都是一百!”“再涨一百也不卖!”“死猪全部销往外地,不在本地处理。”“在美国处理也不行。”大奎把电话挂了。
“咱还欠着一屁股债呢,就这样完了?”妻子看看大奎,还不甘心,迟疑了一下,又说,“我听说,他们的猪都卖给了老陈……”
“活的不给他,死的更不能给!”
“这不是赌气……”
“销售病死猪肉是违法的。”大奎恨恨地说,“要是吃猪肉出了人命,咱俩都得住小黑屋!”
妻子的眼泪跟断了线的珠子,不住地往下流。她知道大奎的脾气,平日里都听她的,但那是小事,在大事上,在原则问题上,他认准的事,拴住日头都没得商量。尽管说她是他的太阳,他是她的向日葵,但遇到特殊天气,他有自己的方向,她也没办法。
“再哭也哭不活,认栽吧。”大奎缓了一下口气,爱恋地看了妻子一眼。她跟着自己,没明没黑地干,没买过一件像样的衣服,更别说穿金戴银了,一天到晚,弄得身上臭烘烘的,真难为她了。“没事的,日头下山了,明儿个还会升起来。”
后来,在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大奎把死去的几百头猪全部做了无公害处理。妻子也是无心,想作为资料保留下来,把处理的经过拍成视频发到网上。一时间,网上点计量达60多万!
让大奎两口子没有想到的是,有五十多家商超订购猪肉,包括河南许昌的胖东来,还说啥时间供货都行,打来的订金超过了300万。
有了这300万的订金,大奎的猪场起死回生。不到两年时间,成了当地首屈一指的养猪大户。
再有人叫大奎“猪司令”的时候,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从话音中,他听出了敬重、褒扬的滋味。另外,“猪司令”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商标,线上线下热销,红得跟灶膛里的火炭似的。
选自《农村百事通》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