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陵》发《嘉应文学》2021年第8期
(2021-08-21 06:56:13)
标签:
巩义文化小小说河洛 |
分类: 社会小小说 |
经过一个冬天的冬眠,小麦嗅到春天的气息便疯长起来。麦苗伸展着腰身,个头一天天增高,叶子的颜色墨绿墨绿的,麦穗逐渐饱满。眼下正是灌浆的时刻呢。赵河俯下身子闻了闻,似乎闻到了成熟小麦的那种醉人的馨香。若搁往年,一个月后,田里便是丰收的场面,欢腾的场面——那是父老乡亲们的节日。小时候,大人们在田地收割麦子,他和小伙伴们跟着大人的屁股,捡拾散落的麦穗和麦粒。累了,就骑到那些石马、石羊身上,或钻到石狮子肚子下去疯。想到这里,赵河抬头望着麦田中间的那些石刻。
石马、石羊、石狮子,还有文臣、武士,个个神采飞扬,栩栩如生……经历了上一千年,还是有一些沧桑感,厚重感。小时候,赵河一个人都不敢来,看到那些石刻就害怕。后来,跟着大人来的次数多了,不再害怕了,反而感觉它们像一个个敦实的乡下汉子,可爱,可亲。也就是因为它们,明天这些麦田就是毁掉,因为这里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必须保护起来。可是,这个皇陵包括皇后陵、皇室宗亲墓、名将勋臣墓上百座,地面石刻上千件,占地面积约一百多平方公里。面积太大了,没有资金倒是次要的,关键是这些墓葬,除了坟冢和石刻,空余的土地老百姓都种着庄稼。眼看着麦子就要丰收了,毁了实在可惜。若是把这些土地收回来,他们怎么生存?
赵河忍不住叹息一声。他是农民的儿子,他知道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他还是个官员,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主任,膻不膻是块肉,知道官场的规则。上午开会时,主管领导没有拍桌子,说出的话软绵绵的,但很有力度,像是极具杀伤力的太极。若是明天没有行动,他的结局可想而知。
“孩子,叹啥气呢?今年的麦子长势好啊。”
听到声音,赵河扭头一看,发现老父亲站在身后。
老父亲说:“放学后,我听村里人说你来皇陵了,才找过来。”老父亲一直是村里的民办教师,如今年过花甲,还舍不得离开学校。
赵河顿了一下,就含糊地把主管领导的意思表达了出来。
老父亲扑哧一声笑了,然后说道:“这个皇陵连盗墓贼和专家都看不上,用得着保护起来?”
老父亲不是开玩笑。赵河知道,这个皇陵里埋的皇帝,本着从简的原则治理国家,他从自身做起,包括之后的几位皇帝,皇宫没有一个像样的风格,陵墓也简陋。即便有一些简单的殉葬品,早被乱兵和土匪给挖掘走了。
老父亲又说:“若是政府来保护,需要多少的财力和人力?假如圈起来,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反而会引起不法分子的注意。”
赵河有跟老父亲一样的想法,就在会议上他还用类似的话跟领导辩解。人家是一把手,说出的话就是圣旨。赵河叹口气,给老父亲解释:“他们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说土地自古就是国家的……”
没等赵河说完,老父亲就“呸”了一声,说:“他们没学问,你的书也白读了?那句话是《诗经》上的,真正的涵义是说以天下之大都是王需要为之负责的,也就是只有对天下人负责的人才可以成为王者的道理。”
老父亲爱读书,最爱看的就是《诗经》和《易经》。他曾给父亲买过几个版本的了。
赵河是大学生,岂能不知道那句话的涵义?父亲可以这样说,他不能这样说。
老父亲说:“土地是农民的,没有土地咋能叫农民?其实,这些陵墓根本不需要国家保护,把土地分给老百姓,他们视土地如命,会更加珍惜,更加爱护。”
赵河记得小时候,他曾问过父亲那些石刻是干什么的。父亲就告诉他:“孩子,这些石人石狮子是看护庄稼的。”
老父亲继续喋喋不休:“孩子,这些石老虎和石羊为啥排在一起?就是皇帝希望自己的后代要和老百姓和平共处。永兴陵,永兴陵,他不是希望自家的天下永兴,他是希望天下的百姓永兴。现在都新中国了,当权者更不会为难老百姓,更不会用推土机毁了这些庄稼。”
赵河苦笑了一下。在官场这么多年,他略知一些道道。有些事看似荒唐,却也是能拿到桌面上的,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反而抓不到把柄,还会出政绩。
老父亲似乎知道赵河的纠结,说:“不用回家卖红薯,回来就给孩子们教书。有你接班,我就可以歇歇了。”
一阵微风吹过,麦苗随风摇曳,麦子的清香扑面而来。赵河贪婪地呼吸着,充满阴霾的心情一下子晴朗朗的。
在回城的途中,就在赵河琢磨辞职报告怎么写的时候,接到主管领导的电话,让他缓一缓,不要贸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