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归田不解甲》(连载之一)

(2019-06-30 09:15:54)
标签:

巩义

河洛

文化

分类: 家乡风景

《归田不解甲》(中篇小说)

杨西景 侯发山

                                 

                              甘泓泉从天而降

1998年深秋的一天,太阳爬到树梢那儿的时候,中原市委院东边的园丁街渐渐热闹起来。

这条街不大,不长也不宽,说街都有点抬举它,更像一条小巷,并排走两辆小车都有点困难。那时的市政管理不像现在这么规范,街两边的商铺都把自己店里的玩意儿摆在了门口,亮宝似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这还不算,每家门口搁一个大功率音箱,即便一个卖祖传膏药的小店,也播放着“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的广告词,以此招揽顾客。喇叭的音量此起彼伏,一个比一个大,面对面说话都得咬着耳朵。当然,哪一家店铺的喇叭声音也比不过“唯我独尊”音像店,名牌机子,正宗碟子,刘欢有点悲壮但依然高亢的声音盖过了一切:“……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因此说,这条街说不上繁华,仅仅是热闹。

此刻,杨伊洛正坐在办公室修改稿子——《走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中原市是个刚县改市不久的县级市,这篇文章也是结合当地实际而写。他已经改了六遍,自己依然不满意。按常理说,这样大的课题不是他个人考虑的事。他却不这样认为,政研室,政研室,就是搞政策研究的,就是给领导出谋划策的,说白了,就是出点子。纳税人给发着工资,就得干点利国利民的事儿,不能“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地混日子。如何发展县域经济,国家有政策,天时有了;中原市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铝矾土,煤矿,高岭土,石灰岩,等等。此外,交通也便利,处在洛阳和郑州之间,陇海线穿城而过,310国道贯穿东西,此谓地利;人和也俱备。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利用自己的优势,走中原市的特色发展之路呢?琢磨出点子,那是领导英明;否则,就是自己无能。杨伊洛想起形容文书们的那个顺口溜,“喝白水,拉黄尿,加班加点写报告。胡子噌噌长,头发哗哗掉。到最后,还不知道领导要不要”……

一阵啸利的秋风,把远处的时髦曲送到了耳边:“……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杨伊洛苦笑了一下,摇摇头,站起来舒展了几下腰身,然后关上窗户。他点上一支烟,缓缓抽了两口,透过袅袅的烟雾,着办公桌对面墙上挂的一幅“责任形象图”出神

苦学勤悟——当落实国策“播种机”

调查研究——当市委政府的“资料库”

理清思路——当领导决策的“好参谋”

激扬文字——当县域发展的“冲锋号”

埋头奉献——当机关大院的“老黄牛”

这幅“责任形象图”是坐进这个办公室不久自己制作的,为的就是时时警示自己,鞭策自己,不能懈怠,也不敢懈怠。“叮铃铃,叮铃铃”,办公桌上的电话机骤然响起。杨伊洛抓起听筒,是门卫打来的,说一个叫花子,自称是他的战友,问他见不见。

杨伊洛一句话没说,火就上来了,“啪”地声挂了电话,旋风似的走出办公室。人家点名来见他,肯定有事,即便真的是叫花子,又有何不可?自己不就是一个市委办副主任兼政研室主任嘛,芝麻大的官儿,况且自己从来都不认为是个官儿,还端什么架子?也说不定真是哪位战友呢。自己在部队把战友当兄弟,即便到地方近十年了,从未忘却他们,包括退伍后因救人而死的张文英。今天来的会是哪个,牛飞鸣?张嵩山?孙雅雅?一时间,杨伊洛的眼前飞扬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嗨,转眼就是多年,真想他们啊。

大老远,杨伊洛就看到门卫正在和一个中年男人扯,还隐隐约约听到了两两个人的争吵声:

“这是政府大院,不能进。”

“人民政府人民政府,为啥不让人民进?难道我不是人民吗?”

“还人民银行呢,你没钱了,咋不去找银行?”

“我今天不找银行,就找政府。”

“你不能进。”

“我要见我的指导员,凭啥不能进?”

“这里没有指导员。”

“杨伊洛就是我的指导员。”

杨伊洛紧走几步,没等走到跟前,两眼跟通了电的灯泡似的忽闪了一下,大声叫道:“甘泓泉!”

那个中年人转身一看,愣了几秒钟,二话不说上前紧紧抱住了杨伊洛。那情形,像是久别盼重逢的一对恋人。

门卫看到,两个拥抱在一起的大男人,眼角都出了泪花。真的是战友啊?!门卫傻眼了,他有点不好意思,害怕杨伊洛怪罪,悄悄溜回到门岗室。

回到办公室,杨伊洛这才有机会认真打量甘泓泉,头发乱蓬蓬的,像是霜降后的茅草,无精打采没有了精气神;身上穿的工作服已经洗得发白,胸前的小口袋上隐隐约约可以看出东周市拖拉机厂”的字样,脚上的劳保鞋已经开裂了,脚趾头都露了出来……冷不丁一看,倒像个叫花子。杨伊洛知道,甘泓泉复员后,凭着在炊事班练就的厨艺凭着抗洪抢险荣立下的二等功,被当地的一家国营企业“东周市拖拉机厂”招收为合同工,三年合同期满,转为正式工。甘泓泉在拖拉机厂依然是厨师,尽管厂里四五千人,他发扬在部队的传统,又弄了本新的“胃口账”,把厂领导和生产骨干们伺候得服服帖帖。有一次,领导酒醉之时,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老婆还是个农民,想进厂当工人。中!领导当下就拍板了。因为他老婆没有文化,进厂当了保洁,通俗地讲,就是打扫卫生。不管咋说,见月领工资,也算是工人身份了。

杨伊洛给甘泓泉倒了一杯水,端到他面前的茶几上,一脸关切地问:“泓泉,哪阵风把你刮来的?你可是稀客啊。”两人自炮H团指挥连一别,虽多年未见,心里时常挂念。

“指导员,跑几百里路来找您……”甘泓泉说话的时候,眼睛红红的。

“说吧,啥事。”杨伊洛心说,这家伙肯定有事。

“指导员,我,我下岗了,你弟妹也下岗了……”话没说完,甘泓泉的眼泪呼啦一下子出来了,有委屈,有无奈,更多的是绝望。

杨伊洛清楚,随着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国营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且受到民营企业、个体商户的强烈冲击,经济效益逐步滑坡,不少地方,包括东周市拖拉机厂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为了生存,东周市拖拉机厂先让一批没有技术专长的工人下岗,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失业,没想到这批失业人群里就有甘泓泉两口子。

闻听甘泓泉的话,杨伊洛打了个!原以为市场经济的浪潮距离自己是多么遥远的事情,没想到居然冲击到自己战友身上来了。

“指导员,您,您得帮帮我啊,我,我现在都到了去找蚊子屎卖的地步。”甘泓泉擦了一把脸上的泪,带着哭腔说道。那场面,犹如失散的孩子见到了娘,除了委屈,似乎找到了依靠。

杨伊洛点点头,走过去轻轻拍了拍甘泓泉的肩膀,这是当年连队的铁汉子炊事班长嘛?杨伊洛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十多年前。(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