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田不解甲》发《海外文摘》2019年第7期
(2019-06-24 21:59:19)
标签:
巩义河洛文化 |
分类: 家乡风景 |
《归田不解甲》(节选)
杨西景
一年后,“月亮湾”小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这一天,小区的业主们全部入住。
同一天,浮戏山牛家寨,彩旗招展,狮舞人欢,“浮戏山新时代农耕文明苑”开业迎宾。其中值得一提的有两家,一家是“退伍军人服务社”,由退休后的杨伊洛具体负责,专门救助那些生活困窘的复转军人;另一家是甘泓泉的“泓泉甘露酒家”。无疑,老板就是甘泓泉。让人眼睛一亮的首先是两家门口的对联,“退伍军人服务社”的对联是“军魂离军不离党,戎装离身不离心”;“泓泉甘露酒家”的两副对联是“宗旨刻心间,退役不退色;红星溶岁月,转业不转志”;“归田不忘从军志,卸甲再续戎马功”。
“泓泉甘露酒家”是甘泓泉在当地民宅的基础上进行修复的,修旧如旧,达到新旧共生。石头缝隙里被岁月风干的青苔,茶几上摆放的老式电视、收音机、录音机,壁龛里展示着各种老物件儿,餐厅的桌、凳、窗台、吧台都是用老门板改造的,透过老式窗户,窗外景色迷人、秀色可餐,窗内温馨别致、食物香纯,花草的摆设更增添了乡土、山野之气,来这里用餐,便是吃在“乡村博物馆”了。从酒店的宣传页可以了解到,“泓泉甘露酒家”根据节气、食材的性味归经,注重均衡营养,合理搭配,低油低盐,坚持有机。酒店的货源全部由当地十数户村民供给,数户种植蔬菜,数户养殖山羊,数户养殖饲养土鸡、土猪等家禽,他们不上化肥,不打农药,只用草木灰、农家肥,让客人更加充分地感受到食物本身的味道。所用的调味品,也与众不同:含微量元素丰富的竹盐,用猴头菇、香菇、枸杞等研磨而成的菌菇粉代替鸡精、味精;用新鲜的柠檬汁代替醋,唤醒客人麻木的味蕾和心灵,充分感知食物的本色和本味儿……这个酒家还有两个特点,一是聘请一位腿有残疾的退伍军人,专门登记顾客的“胃口账”,真正的“看人下菜碟”;二是军人就餐,只收成本价。残疾军人,一律免费。
为了祝贺酒店开业,甘泓泉把能通知到的战友都邀请来了,有中原市的,也有老家东周市的;有本省的,也有外省的。杨伊洛来了,盖巍巍来了,牛飞鸣来了,牛山生来了,张文英当年解救的那个兵兵也来了……端起酒杯,看着一个个熟悉的面孔,瞅着他们额头上的一道道皱纹、鬓角的一根根白发,杨伊洛心里如打翻了调味瓶,酸甜苦辣咸,啥滋味儿都有。他鼻子一酸,眼里一下子就汪出泪。他张开嘴巴,心头一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索性高举酒杯,一仰脖,一口把酒干了。在座的也都不说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忽地,盖巍巍放下酒杯,起身“啪”地给杨伊洛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情地说:“指导员,无论到什么时候,您永远是我们的指导员!”
“对,终身指导员!”其他几个人见状,也纷纷离座给杨伊洛敬礼。
此刻,门口的音响播放着由杨伊洛写词、w市孙雅雅谱曲并演唱的那首歌:
“咱们是战友,
故乡驻心头。
莫忘咱娘怀里的纺花车,
莫忘咱爹鞭下的那头牛。
咱们是战友,
连队驻心头。
莫忘耳边的冲锋号,
莫忘入党宣誓的那只手!
咱们是战友,
先烈驻心头。
莫忘雪山草地路哟,
长征未到头儿……
咱们是战友,
人民驻心头。
莫忘当兵的初心哟,
帽徽红星永不锈!
咱们是战友,
祖国驻心头。
走遍天涯海角路哟,
报国志不休!
咱们是战友,
情比天地厚。
当兵时,一锅论稀稠。
复转后,风雨共一舟。
归田不解甲吆,
军魂不能丢!”
浑厚的男中音,富有磁性,声音里有那么一丝丝伤感,但充满了阳光,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力量,充满了豪气。侧耳细听,似乎隐隐约约飘来一阵抗金凯旋曲的韵律,千年前的中原乡音,洋溢着一缕缕英雄土地上生出的英雄情丝,伴随着“归田不解甲吆,军魂不能丢”的雄壮之声,在牛家寨的沟沟坎坎回荡,在浮戏山的峰峰谷谷回荡,在晴朗朗的天地间回荡,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