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胡话 |
前天中午北京地震,准确地说,是河北地震,首都及时产生了“震感”。
妙就妙在震感二字,它体现了首都与灾区血肉相连、唇齿相依的共存感。
北京的这场震感太微妙了,它不直接造成明伤,只负责制造内伤,而且是滞后反应的内伤(用近期媒体上流行的另一个词来说,叫“内爆”)。比如我的同事当天下午说有呕吐感,我正为自己没有任何震感而感到空虚,好了,昨天晚上,震感终于轰隆隆地来了――我那阔别了一个月的牙痛,突然毫无征兆地发作,痛到一步一步爬到药店买止痛片,当场干吞下。咬牙切齿地爬过街边排档,爬过那些抖着一身赘肉、亮出锋利牙口、日啖烤串三百支的北京生番,爬上楼梯,挪上床,昏睡一晚,以致错过了三点钟法国对葡萄牙的半决赛,错过了最富“内爆”气质的秃头歌女齐达内。
哥们,这就是震感。

X感,这真是一个有旺盛表现欲和繁殖力的词,它意味着“这不是真的”,但更不是假的;它不需要实际的动作,不负责制造实际的后果,只需要多愁善感浮想联翩地“感”下去,其派生词完全可以像地震波一样连绵不绝:射感(国足专用),孕感(多年不孕的妇女常用),吐感(看到别人的呕吐物),泪感(其实眼眶是干的),坠感(看到爬上塔吊讨薪的民工,产生了道德眩晕)。。。
最美好的心灵,还可以产生“感感”,即感动感,常用的情境是看到“心连心”到老区,或慈善家电视募捐--其实我们心如铁石,但理智告诉我们,此时应该表现得比膝下泪汪汪的狗狗更感动。。。
前一篇:耶利内克:逐“爱”的女猎人
后一篇:晚间最时髦的审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