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楼盘价格反弹证明市场力量很强大
(2009-04-03 15:34:33)
标签:
房产 |
分类: 市场风云:洞察大势看未来 |
少数楼盘价格反弹证明市场力量很强大
最近,一位在开发企业负责销售的朋友颇为苦恼,他们一市中心高档住宅楼盘拟将开盘,可在销售策略上有些彷徨:或者平价跑量,或者高价“钓鱼”(卖一套大赚一套)。至于低价方案,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媒体都在说开发商重新牛气起来,对于部分企业而言,确实如此。目前上海楼市的形势是,在供应紧张的市区热点板块,平价推盘,即不愁销售。这与三个月之前,企业还在降价多少上面费思量相比,恍如隔市。
不唯上海,自今年二月以来,北京、深圳、南京、无锡等诸多城市,皆出现此类现象。太出人意料了,很多开发商也有此感,同时,又让购房人平生几分郁闷。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尚未结束,尤其房价还应继续下跌的背景下,涨价现象居然重出江湖,而且绝非个案。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探讨一番。
第一点,需要探讨的是,卖方为何会涨价。自去年11月以来,多个政府文件中皆明确希望开发商认清形势,合理调整价格,而且部委高官的地方大员频频发话房价偏高。媒体上,反对涨价的文章和博客多如牛毛,更别提普通百姓降价渴望有多强烈。就是在这种相当不利舆论环境上,部分地产商和二手房房东依然面无惧色、愧色的涨价。
平心而论,我们已把房价问题泛道德化了。很多人已经忘却现代企业的本质——赚取利润,回报股东。硬要给地产商戴顶“公益机构”或“慈善家”的帽子,无异于缘木求鱼。房价涨跌,从根本上讲,取决供求关系。全国来看,商品住宅存量庞大,空置量持续增加,2008年底达90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3%;可是从部分城市的具体板块来看,目前却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是,众多购房人只盯着板块中的个别明星楼盘,楼市稍有回暖,这些楼盘便容易出现排队现象。
哪个售楼处出现排队,哪个楼盘就会涨价,这是再简单不过楼市法则。从营销角度分析,出现排长队现象,说明房子定价偏低了,于是在推出第二批房源时,必然会小幅涨价,如果继续供不应求,则第三批房源接着涨价,直到供求平衡。从另一个角度看,卖方涨价还有“囚徒困境”的因素,面对这波市场上升行情,如果大家都维持之前的降价策略,或者至少不涨价,则行情将会走得更远,整体上对卖方有利。然而,单个企业都是自私的,开发商都想趁此良机赚上一把,在个体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涨价实属必然,而这轮行情必然因此而短命。
第二点,需要反思的是,在调整房价上面,政策效果为何屡屡失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而言,调控商品和服务价格,是最棘手的事。价格规律决定着商品市场形态,政府一般不会轻易动用行政手段干预价格,出手轻了“隔靴搔痒”,出手重了扭曲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但是,对于关系民生的房价,政府又不得不举起调控“大棒”。
回顾本轮房地产调控,第一个重磅政策——2005年的“国八条”,其全称就是《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之后几乎每个综合性调控文件中,都会提及“稳定住房价格”。当然,调控房价的手段是综合的,经济手段如增税、加息、紧贷等,行政手段如“90/70”政策、限外、治理市场乱相等。可效果却远称不上理想,2004-2007年,全国房价持续高增长,直到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房价才开始出现调整,至今年2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跌幅不过区区1.2%。
由此证明,政府主观调整房价之不易。虽说我国楼市属于“政策市”,但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较量的过程中,总体上市场仍占上风。政策利空,可以造成短期内的市场预期发生改变,却难以从根本压制需求,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高房价之忧。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前在国务院文件中非常罕见的希望房企降价的前提下,房价照旧该反弹就反弹,置政府精神于尴尬之地。
然而,市场自有法则。从另外一角度分析,企业和二手房卖家们也不必高兴的太早,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情况下,目前并不具备房价全面回暖的条件。市场会让企业在涨价的欢呼声中赚得盆满钵满,也会让部分不理性的企业在懊悔中输得破衣褴衫。而政府要做的是,继续坚定不移的推进和完善住房保障,至于商品住宅,就放心的交给市场吧。
本文刊发于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