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蔡对掐:2008地产舆论“完美”落幕!
(2008-12-30 21:31:24)
标签:
房产 |
分类: 地产时评:凡事麻辣烫一下 |
热闹空前的2008年地产圈,实在不甘心稍稍安静地送走这最后三天,老蔡一篇《牛刀像芙蓉姐姐把自己的丑做美》,老牛应之《不与蔡鸿岩对骂》。两位都是文字高手兼顾地产才子,博文写得是风生水起,春光无限。我并不想对两位的观点做评论,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不由得非常佩服中国房地产报主题策划者,因为上周中国房地产报整理了一个年度房地产舆论焦点(本周见报),在房地产夸张言论满天飞的当前,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下我,把我当时的话整理如下,以与网友分享。
2008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起伏,房地产舆论也呈现出空前的热闹局面。一些学者开博客指点房地产市场,做出各种“预测”,惊人之论不断出台,引起一次次风波。而在房地产舆论当中,形成了草根vs.开发商的对立格局。
以博客和论坛为代表的草根舆论声音很大,裹挟了公众话语权,对开发商和房地产行业进行了“情绪化”的攻击,似乎代表了公众的声音。而房地产商的舆论则以“专业”的眼光否定公众的情绪,斥之以“暴民”。学者的立场也站在这两种声音之间。这两种声音在08年多为自说自话,两种立场似乎不可调和,无法形成真正的对话和沟通。
如何调和这两个方面的舆论,形成真正的对话,而不是对立,就成了房地产市场维稳的重要方面。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发商和公众保持理性和开放对话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媒体也不应对一些耸人听闻的惊人言论过度炒作,在这个过程当中,媒体、开发商、公众应当怎么做?
中房报提问一:2008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起伏,房地产舆论也呈现出空前的热闹局面。一些学者和开发商乃至房地产行业外的草根纷纷开博客指点房地产市场,做出各种“预测”,惊人之论不断出台,引起一次次风波。这个过程当中,很多开博评论房价走势的学者和开发商一夜成名。请问,您对一些开博讨论房价问题的博主怎么评价?
杨红旭回答:博客是一个开放的言论平台,它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房地产博客的兴起,与近几年房地产明星行业的特点密不可分,社会关注度较高,而且在前几年的非理性繁荣中,导致了高房价、地产商暴利且强势、住房保障滞后、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和矛盾的产生。因此,很多博主借博客平台发表观点,既存在大量的读者需求,客观上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总体是有利于行业进步的。问题在于,少数博主为了争夺眼球,有意忽略房地产市场的其它领域,而单单围绕民众最关心的房价频抛观点,而且部分观点非常夸张,“崩盘”“剧变”“暴涨”这种词汇在博客上泛滥成灾,这种言论不仅会误导购房者,而且还扰乱了舆论。希望博主们能更多地进行理性分析,少发表些哗众取宠、连自己都不信的言论。
中房报提问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实际上民众和开发商形成了对立的局面,相互之间听不进去对方的话,只顾自说自话,或者对骂。理性的缺位是相当明显的。您认为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开发商和公众保持理性和开放对话的态度是相当重要的,媒体也不应对一些耸人听闻的惊人言论过度炒作,媒体、开发商、公众应当怎么做才能调和二者的矛盾,或者形成真正的对话?
杨红旭回答:“买卖不同心”,这是商品经济的共有规律。在近几年楼市过快增长过程中,买方与卖方之间的关系趋于扭曲和恶化,这也是任何一个暴利行业、非正常市场的必然现象。由于房产与普通消费品不同,产品比较个性化、产品信息量大、专业性强,购房人很难知道产品的性价比,购房者和开发商之前信息严重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二者很难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通过博客进行沟通,总比不沟通强,另外部分看似与开发商对立的博主,并不能完全视作购房者本身或其代表。随着楼市的调整,开发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势,这一矛盾会趋于缓和,当然还有赖买卖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而媒体最好不要添油加醋、甚至无事生非。
中房报提问三:在房地产舆论两极对立的局面,政府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有专家说正因为政府本身对形势缺乏一个清晰的判断,对自己的政策缺乏一个清晰的传递,才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紊乱和房地产舆论的分裂,你同意这一点吗?政府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变这种局面?
杨红旭回答:政府在三个方面有所改进和完善的余地。一是增加行业信息的透明度,经常性的向社会发布行业信息,尤其要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发布的规范性,让更多的民众和其它人士更多的了解房地产市场真实情况,以减少很多无谓的纷争。二是继综完善宏观调控,在避免房价大跌的前提下,引导地产商降价,使房价回归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同时须维护好市场秩序,减少损害消费者利益事件的发生。三是需要适度的引导和管理房地产舆论,合理控制过份夸大其辞和荒诞不经言论的传播和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