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产上市公司排行榜 |
分类: 地产时评:凡事麻辣烫一下 |
一桩怪事:中国楼市“肥水倒灌外人田”
5月28日,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对外发布《2008年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测评报告》。该报告中,首次对2007年沪、深、大陆在港的三地房地产上市公司年报进行综合分析,并评出《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20强》榜单。此外还推出: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30强,大陆在港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20强,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10强,沪深房地产上市公司成长能力10强等一系列排名榜单。
对于这些系列榜单,由于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参与报告撰写,笔者在报告撰写过程中对此也有所关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尤其是针对第一个排行榜:《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20强》。在这个榜单中,把主营业务在内地的包括在沪深港三地上市的主要地产商的放在一起排座次。
结果非常有趣,前15名中有13家企业在香港上市。这就意味着在香港上市的地产商成为中国地产企业第一方阵中的主力军。在香港上市的地产商中,又民营股本做主导:如碧桂园、富力、SOHO中国、世茂房地产、合生创展、绿城中国等等。
我认为这一是件值得反思的大事儿。
反思一:国际资本通过香港股市狂炒内地地产概念股,明显属于肥水倒灌外人田。虽然香港也属于中国,但它的资本市场是向全世界开放的自由市场,这些上市地产商的投资者来自全球,尤其是各种投行、基金等国际机构投资者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虽然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化是潮流,但毕竟处于高增长中的、行业利润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内地房地产业,将大把大把的利润丢给国际资本和国际炒家,尤其是PRE-IPO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和风投(VC),让人心疼呀,在世界工厂里辛苦劳作的中国人赚钱实在不容易,国内大量制造企业的利润率亦非常低。
反思二:国内流动性过剩,老百姓有钱无处投,却被限制投资楼市,咋就不能通过投资优质房企股票而享受行业高增长带来的丰厚利润?目前不仅大量境外热钱流入国内,国内企业和民众手中也有很多余钱,光是居民存款就高达20万亿左右,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4.14%,CPI(通货膨胀)却高在8%以上——非常离谱的负利率!老百姓只能坐视钱在银行贬值。在高房价背景下,投资和投机楼市已倍受政策限制和舆论谴责,原本投资优质房企股票应是一个好办法,但大量优质地产商却没在国内上市,而国内民众又不方便投资港市(沪港直通车的事居然不了了之,怪哉!)。
反思三:国内股票市场为何逼使优质房企外逃IPO。房地产业这么一个产生巨额利润、且被政府定位于支柱产业,为何在国内股票市场上不受欢迎,上市路上处处受到堵截?尤其是对优质民营企业!2006只有两家国企:保利和北辰在国内上市,2007年只有两家中型民营企业:广宇集团和荣盛发展在中小板上市,今年只有中型企业合肥城建和滨江房产上市。而去年却有碧桂园、SOHO中国等大型优质民企去香港IPO,且大获成功,狂受资本追捧,眼下建业和龙湖也已在香港过会通过。国内资本市场为何不能对房地产企业、尤其是优质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附录:《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综合实力20强》
排名 |
|
|
上市地点 |
|
|
000002 200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0024 200024 |
|
|
|
|
|
|
|
|
|
|
|
|
|
|
|
|
|
|
|
600663 90093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