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文化问题 |
艺术人性的核心是现实人性的高尚道义
——从《乔家大院》看现代人的荣辱意识
作为一个艺术产品,《乔家大院》无疑是成功之作,除了其对于晚清历史动人的描绘、对于艺术细致独特的表现、对于重要人物构造的精心出色创造外,打动人心的还有贯穿影片的一种气节和人的精神世界的魅力。于是,我们被关于荣辱、信誉、良心等等人心历史和为人精神等问题深深抓住了。
其实,荣辱是一个道德范畴的问题,电视剧是一个艺术表现的问题,似乎不相关联。但艺术的核心其实是精神情感世界的创造期待,而道德则是关乎人的精神世界的把握,在这里,它们就在人的精神支点上获得相关的联系。所谓荣辱--毁誉的人之名节的判断,和艺术—精神的人之气性的认定,也就说明二者关联的合理性。于是,我们已经不满足于对于电视剧剧作艺术的认识,而更为关心电视剧是关于人的精神意识、人性的高低,与艺术人的质地、艺术对于人的精神情感触动的思索了。事实上,电视剧已经不是简单的艺术创作,而也是可以作为跨越艺术虚构和现实人心探讨的范本。
而这样理解,忽然使我们感到以往丢失的一种人的基本东西被重新看待:即以往无论艺术研究和现实教育,都有所缺憾,即几乎开始被忽略、或避讳的关于现实人的精神要求,与艺术作品的创造评判中,除了功利意义的所谓的生存策略、收视标准外,到底还要不要把人的气节、品德、信义、良心等等道德品质,作为判断的基本要求?我们太被物质功利所驱使而不敢提及这些,把它们埋在心里而见怪不怪了。但因为这个剧的艺术精神表现而促使我们获得重新审视和思考的机会。这就是重新看待乔致庸的血性精神的意义。
我们也知道,道德难以阻挡现实利益的力量,尤其是商业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人的生存抉择,不能不顾及功利的诱惑,但电视剧难得的揭开了获得商业利益的功利依然要尊奉人的基本守则---公正、诚信、互助等等的秘密,这是站在人本基础上的深层表达,而我们过去太多站在物的层面自以为是。我们需要重新提及下面的判断:艺术就是人的精神艺术,艺术作品就是人的精神追求的实现,艺术观赏就是给予观赏者人之为人的情感熏染要求。这时,人的道德守则和情操要求不能不上升到高层地位。乔致庸的高明或者说智慧其实就在于恪守人本守则、尊重人性道德、这一形象的光彩其实不见得在于性格个异上,而是在于表现出了应该被尊重却似乎在生活中被贬斥、在艺术中被冷落的常人性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时常感叹道德文化的表面维持和文化道德的逐渐式微,却依然在更加强调你死我活的戏剧编造中追风赶浪。而艺术对于强盗式竞争的推崇又加剧着我们看待生活可怕的认识,却实际上不是忽略众多成功者靠诚心诚信获得商业成功的事实,就是歪曲看待集体主义的英雄,以为无法仿效。精神的自残容易造就生活状态的扭曲,所谓当几乎什么行业都有一边大肆生产有害产品,一边遵瞩家人不要吃买时,我们意识到不是没有常识也不懂道理,而是明知好坏却为了利益而有意危害社会“他人”却保护自己的人格分裂的道德意识突现出来,而文化上的现象一样(院士造假,文人编造),文化道德的矛盾(明了却听任他人遭殃)和虚假道德的弊端,不能不放大到社会良心和社会良心铸造的漏洞,个人基本的道德良心如同有人大庭广众就文质彬彬,晚上背后就放任自流的虚伪毕现。我们其实无视了百姓对于韩国剧喜欢的心理机制是对于人本善良的渴求,和广大人民就是道德善良的组成部分,只是我们以为他们嘲笑正义和唾弃道德信义而已。至少,艺术在这里丧失了给予人心呼应和进一步渲染感染的责任。
不错,我们看到没有精神教化的后果:公交、地铁开门时你争我抢的惟恐失落的精神状态,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心理脆弱的道德失常。央视“共同关注”04、5、7探讨贵阳中学生周鑫见义勇为救人却双双毙命,贵阳给予见义勇为称号引起不同意见,一个女中学生的认识值得思考:人人都见义勇为,不顾一切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人,人人都不见义勇为,这个社会又太可怕了。道德和责任的矛盾,传统社会意识和责任倡导与人的意识、生命责任的矛盾。
非功利的精神需要没有成为文化的核心,文化走样为物质利益的遮掩和满足,那么,精神文化还有什么必要存在?造就这一切的,不能不从人心深处和社会环境底处去寻找:看看上下车的互相拥挤,你明白惟恐一览无余的个人利益的危机感直露超越了羞愧之心的正人君子态,在车上机灵警觉的抢座位的人们让我时时感到人的“狼心”(穷凶极恶性),温文尔雅的文化感觉荡然无寸。我们现在承受着危机年代的没有保证的生存忧虑,不靠自己的抢夺,不会有组织和社会来为你“个人利益”做法律或正义的主持公道。(问各位:遇到社会危机时你会见义勇为吗?)
功利在商业上的好处与弊端其实更多折射为长远文化利益,看看关于“龙口粉丝”“金华火腿”“山西陈醋”的几乎毁灭性打击,就会知道即便是商业利益,最终也要在人心的选择中获得结果,而一地的声誉这样的文化话题也难以避免。商业如此,在文化上的功利、道德的选择就更无可逃遁了。
我想到的是,其实人无非面临的是物质要求和精神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而我们要意识到:我们已经走过了从对计划经济跨过到市场经济桥梁,追求利益最大化已经不用倡导而自然实现;同时,我们也迈过了从简单死板教化到倡导人性丰富性阶段,教化本能被贬弃。但《乔家大院》启示我们:商业需求的物质性期盼和精神道德人格的坚定性可以协调,而乔致庸的人物艺术给予我们的就是协调后的精神教化,它自然而现代,以人格魅力给予艺术的教化和启示。总之,艺术人性的核心是现实人性的高尚道义,这就是我从《乔家大院》看到的倡导现代人的荣辱意识的意义。最后套用洛玉笙老先生的唱词:如果说商场社会必然是:“千里刀光影”,那么人格精神的价值就是“道义显英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