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日报》2013年4月15日刊作家袁恒雷评论:《淡雅人生滋味长》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评.无邪 |
淡雅人生滋味长
——读李娟散文集《光阴素描》
袁恒雷
在当今我国文坛,有两位同名李娟的作家,巧的是不止是因为她们都是女性,而是都以写散文见长,并同处我国西北地区——新疆李娟以写阿勒泰地区的风土人情为世人所知,而陕西李娟以写文艺散文驰骋文坛。
请允许我用“文艺散文”这个特定称谓来定义她的文风——读过这本《光阴素描》后我特别有这种感受,李娟女士在书里几乎谈及到了文艺的所有门类:诸如书法、绘画、诗词、古琴、茶道等等,几乎是信手拈来。而在笔者阅读经历中,同类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先贤是钱钟书的《谈艺录》、傅雷的《傅雷谈艺录》、当代的青岛作家吴克成的《迷声》,他们都可谓博闻强识,打通了东西方的文学艺术,进而让这些文艺元素为自己的文章服务,读来分外酣畅淋漓。
李娟女士的这部散文集,我想形容她为一次大型的艺术展览,而展览分为五大展区,也就是本书五大部分:依次为“我读丹青”“你是我的暖”“人间烟火”“百年月光”“山水文章”。下面,我就作为导游,带领大家逐个参观欣赏这一幅幅绮丽的画卷。
第一展区称为“我读丹青”,顾名思义,是作者对中外画作及画家的赏析。李娟女士在这组文章里,将自己很多实地考察访问时看到的图片与画作进行了感性与理性的解读,而且即便是我们之前很熟悉的照片她也能写出新意,诸如写沈从文的照片,她写道:“在凤凰古城沈从文故居,看见沈先生年轻时的一帧黑白照片,清亮的眼神如沱江的潺潺溪流。一脸的干净纯粹,嘴角微微上扬,剑眉星目,英气逼人。”可以说一落笔就有不俗之处。再看她解读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的翩翩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不怒不怨,不悲不喜,彻底绝了尘世的烟火气。”而她解读米勒、丰子恺、吴冠中等中外名家,在我看来,都堪为他们的“解味道人”。
在第一组清新明快的中外画廊参观完后,我们即将进入的展区是以爱情为主题的——“你是我的暖”。《你是我的暖》是本组散文的压卷之作,不仅在《读者》作为“原创精品”刊登,还获得了首届“孙犁文学奖”散文大奖,足见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力作。巧合的是,本文开篇仍然是在凤凰古城落脚,而写的爱情自然也是沈从文先生和张兆和女士的爱情过往。李娟女士在沱江边读沈先生的家书,心生无限感慨:“那一刻,他有了兆和女士,就有了爱;有了一位温柔的知己,就如同沐浴在人间的四月天里。”在本组散文里,作者写到了一系列名家的爱情,诸如张学良和赵一荻、张伯驹和潘素、徐悲鸿和蒋碧薇等等,这些人的爱情可谓是苦辣甜酸皆备,不一而足,作者在一一解读后,似乎她最为推崇的爱情是这样的——“爱情是什么?是他为老妻带回家的那几片面包。浮世里最后的爱,就在一粥一饭里。那么动人,暖心。”也就是说,无论过往是轰轰烈烈也好,惊天动地也罢,爱情终究是要回到彼此关爱,人间烟火,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那么推崇携手到老、相濡以沫吧!
在第三展区呈现给我们的是浓郁的亲情。这组散文开篇的是一篇非常动人的《小名》,文中先写到了朱生豪和她的妻子宋清如,朱生豪先生是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权威,他可谓是用尽毕生心血铸就了这部皇皇译著,而其妻宋清如也是一代才女,被施蛰存赞为“一诗一文,真如琼枝照眼”。在朱先生耗尽心血,临别的时候,他握着妻子的手,温柔地说:“小清清,我要去了。”“小清清”自然是宋清如的小名,只有关系最亲近的人,才愿意称呼小名。接着李娟写到了她的挚友、她的儿子,也都愿意称呼她的小名。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有小名的吧,或者我们称为昵称、爱称、乳名等等,但都是极为亲近的人才愿意叫的。恰如李娟所说:“光阴如流水,只有至亲至爱的人还记得你的小名,那一声轻轻的呼唤,那么令人心喜,心动,心醉,心暖。”
在这组散文里需要格外指出的是,作者不仅写了些给爱子祝辰阳的文章,还收录了几篇他的佳作——《我们班的“老唐”》获得陕西安康市汉滨初中“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征文比赛一等奖,而另一篇刊于《陕西电力报》的文言文《告别童年》是祝辰阳初一时的作品,他的语文老师赞曰:“能将文言文写得如此生动,娴熟,佩服!”这自然是得益于有位作家母亲的引导、培养,而母亲言传身教自然是功不可没的,小作者如是说:“母抱吾至膝上,而后逐字逐句教授。数月,唐诗百首,吾乃倒背如流。虽吾幼时背诗,仅觉有趣,不懂诗中何意。不明弦外之音,但如痴如醉,亦由此,书海泛舟,一发不可收拾。”
在我看来,中外如此多的作家,对李娟女士影响最大的估计无其他——一定是沈从文。在第四展区开篇写到的仍不是别人——“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去看望沈从文先生。”之所以这么说,不仅仅是因为前面李娟女士已经多次提及沈先生,就在这一个展区里,李娟又用两篇散文来解读沈先生和他的作品,足见她对沈先生的敬仰与对其作品的热爱。“百年的月光”这组作品解读的是几位中外作家和几本经典名著。提到的作家有沈从文、张潮、哈德·施林克、卜元华、海子、迟子建、鲍尔吉·原野、萧红、帕慕克、杜文娟、季羡林、胡忠伟、李焕龙、几米等等,提到的作品有《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老课本新阅读》《幽梦影》《朗读者》《行吟絮语》《海子作品精选》《额尔古纳河右岸》《银说话》《爸爸的手提箱》《爱是一朵花》等等。读这组散文,会惊叹于李娟女士的博闻强记,会佩服其对名家名作的独特感受力,但最为打动我的,还是其在《将爱沉淀在文字里》中阐述的写作观:“写作不要想着出名,而仅仅是因为热爱,那么我们对于文字的态度就完全不同了。我敬畏那些古老而芬芳的汉字,她们是经得起光阴打磨,是有灵性、有气息的。”
最后,展现在我们的展区是“山水文章”——这是一组专门写山水游记的佳作。而作者在这些作品里,用一句时下流行的话就是,将自己的文艺范儿全面展现了出来——她在汉江边的茶楼品茶望江、睡梦在凤凰古城被捣衣声唤醒、在徽州小巷赏月扫尘、在遇龙河踏竹排逆流而上、在阳朔西街赏玩竹雕名卷……随着李娟女士的眼睛、步伐,我们流连于山川河流、湖亭月巷,而这一处处各具特色的景点,错落有致成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美妙华章。
五个展区参观完了,在赏读了一位位名家名作后,在看过了一处处绝佳景致后,我们觉得阅读与写作的确是世间第一乐事。李娟女士提倡的生活是简单、平淡、雅致的,这一理念在书中俯拾即是,而我也相信,唯有如此淡雅的人生,才会有绵密悠长的滋味。
《光阴素描》作者:李娟
现代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作家简介:
袁恒雷:《做人与处世》编辑,作家。大量散文作品见《散文》《延河》《华夏散文》《思维与智慧》等刊物。
袁恒雷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an2010320
《太原日报》2013年4月15日评论杂文版:http://epaper.tynews.com.cn/tyrb/20130415/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