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阅读李娟

(2012-03-13 15:35:17)
标签:

阅读李娟

文化

分类: 书.落花

 (转)阅读李娟

                                                         晨读,在北京雅居



阅读李娟

 

 

文/靳逊

 

 

评李娟散文《永不凋零的亲情》

我读李娟每篇散文时,好像不是读文章而是看一幅画。这些画是由一条条纤细的工笔细描出来,一篇文章读过之后一幅画也就形成了,有时还在延长着……

 

这是由李娟创造的画境连着她温厚的脉络以读者的联想而演化而成的。我最早读到李娟,是一篇《小名》的散文,深深地被感染,她用女性特有的独特视角征服了我,接着我从她的博客上下载了五万多字的散文,用半天的时间通读一过,感到十分畅美,从此我一直关注着她那如画的笔迹。


    我觉得,李娟在阅世的时候,是带着真感情的,她往往都是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像银线串起的璎珞,总是给人一种独特、一种发见的美,这很难得。

 

 

 

我读作家孔明的评论《娟子》这篇短文的时候,想到孔明书写时的样子,眼睛冒光,触目青山,被一名“李娟”的作者征服了。人,不服是写不出这般文字的。

 

在网上搜索李娟,没搜到新疆的李娟,到搜到了陕西的李娟,新疆的李娟在阿勒泰,虽然也是汉人,是写不出陕西李娟这般妙文的。当然了,陕西的李娟也写不出地理上阿勒泰的风土人情的。但愿拥有同一个名字的李娟,在不同的地域,光彩夺目。

 

 

从明清小品中,见到的是气韵,从汉唐文字中去见风骨,从古希腊哲学里去寻觅智慧,读外国文学,做中国式的散文,不易。
   你的文章是自己内心体验得来的兰心蕙质,颇动情怀。

-----评《山水文章》

 

 

《我读丹青》一文:
     非常喜欢你读画的文字,独特而味道淡雅,如尝四川泡菜,菜已经咽下了,味道仍在嘴里氤氲着。

《月光音符》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挂在那里让人欣赏,陶醉在诗画的意境中,很自然,很灵性。

 

 

评《那些美好的事》

每读李娟的散文,我好像是在读唐诗宋词,既温柔雅致又充满了爱的情怀,内心是淡定从容的;在匆忙浮躁的生命旅程里,多了一份闲情,这闲,是偷得浮生半日的“闲”,同时,有看到了一幅幅的画,这画安静醇美令人陶醉。又有更多的思绪,随着读文的深入而深入,而升华,而延续。

 

 

《春如线》是对新鲜生命的抒发,而一个“春”字,所展示的是生命的嫩绿,是生命的一种更纯更新的样式,美的生命,都是纯洁唯美的。我读李娟《春如线》,以为这是她对生命现象的另一种阐释,这种阐释给我的印象很好。


     几天前给一个博友回复时我说:这几天每天都读一点《品尝时光的味道》。我在想,时光是一种什么味道呢?每一个人对时光的品读都会不同,而能够出一本书者则少之又少,汉水之畔的李娟却出了一本《品尝时光的味道》。个“品"字,出现在封面上,就着实吓了我一大跳,因为“品”是一种文化,一种学问,更是一种工夫。人能品,文章能品,酒能品,茶也能品,但你品尝一下时光试试?陕人李娟居然“品”了,且“品”出了味道,可想而知,她不但有文化,有学问,更有工夫,即所谓的闲情逸致。她的文章初版大都在副刊,所以文短而有味,得慢慢读,一句一句琢磨着读,在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慢是需要心性的,要有点耐烦性,才有一种得味的快感。


    作为读者,我很喜欢李娟这样的一种书写方式,愿意她写的更多一些。至少,我还没发现有谁象她这样写文章,经营文字的。

 

 

 

(以上文字来自我博客的留言或评论,是文友靳逊老师的,我整理在这里,感受着文字的温暖。)

     

 

靳逊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191831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