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今年有个好收成》(节选)
转自
2008年3月6日《西北电力报》
作者:大涵
《悲欢之歌》是一组短章,加起来不足一千字。作者李娟是安康水电厂的一名普通职工,爱生活,所以爱写作。她年龄不大,却是本报副刊最“老”的作者之一。第一篇寄来的稿件就写在普通信纸上,笔迹极其认真。于是发回,令“方格稿纸誊清”再寄来。一晃副刊出到七百多期了,李娟的写作日渐成熟,文字风格逐步形成,大名也不仅见于这张行业报了。她的创作颇具女性特点,细密内敛,长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具有很大的心灵空间。《悲欢之歌》就在有限的篇幅里,容纳了汪曾祺、金岳霖、林徽因、鲁迅、许广平和叶芝、茅·德岗等等中外文化名人,以他们的丝缕末节作为自己生发思绪的节点,不但有了一种巾帼大气;同时可以看出作者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的人如果不认真读书(好书!)是一件特别恐怖的事情,总是把有限的字词和句式反复堆砌起来给别人看,这难道不可怕吗?写作的进步是缓慢渐进的,每有读者问及“写作秘籍”时,自己顿感语塞:俺也是一个正在四处寻索的写作爱好者罢了,何来金言真经教导别人呢?当编辑只是一项工作而已,况且这个小小的副刊绝不是判定作品的度量衡。看到自己编过的稿子又发在各家大报刊上就喜不自禁,那是对原作者的肯定;捎带着也是对第一编辑的赞赏。
这篇文字来自是3月6日《西北电力报》,本报大涵编辑写的评论《愿今年有个好收成》中的一段,读后,无尽地感动。评论我的同版刊出的随笔《悲欢之歌》。我一直坚持着,不懈地努力着,因为我知道,很多的力量来自老师的认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