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容易使人想“歪”的广告

(2006-06-03 17:37:34)

杭州娃哈哈集团新推出一款儿童饮料 ——“爽歪歪”益生菌发酵酸奶,并想出“天天益生菌,天天爽歪歪”、“我要爽歪歪,天天爽歪歪”的广告词,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和各地电视台,以及一些巴士、地铁的电视上播出。近日,这个广告却在网上引起非议,有网民批评该广告用语淫秽。

    根据《北京晨报》的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福堂教授解释说,“爽”字在闽南语的语境中,就是男女性爱后表达感觉的形容词。而在普通话中,“爽”字只是表达高兴、痛快的感受,并不指向特别语境。但王福堂认为,“爽歪歪”在福建、台湾地区老早就用来形容男女性爱后的愉悦心情,娃哈哈广告让天真无邪的孩子在电视上大喊“爽歪歪”,实在不妥。大陆广告常常沿用港台地区用语,但广告策划者并不清楚用语本身的含义和语境,容易引起争议。

  广告词引起争议,“爽歪歪”不是第一起;前年,浙江纳爱斯公司的洗衣粉广告说:“你泡了吗?你漂了吗?”,被消费者认定隐含“泡妞、嫖妓”的暧昧之意而饱受批评。在南昌市广场,一块“我要高巢(高潮)”的户外广告牌,也因有性挑逗意味而被工商部门下令撤换。

  也有产品名称取得不好,像香港一家电器连锁零售商,早年在中国北方宣传一种被夸为“机霸”的产品,由于音调近似当地方言的粗俗用词,害工作人员都不好意思用普通话读出来。甚至有些地区的车牌,因为谐音的问题也被让人觉得不雅,比如“赣BXXXX”,“陕BXXX”这些车牌本来是相当走俏的,标志着这个地区至少在一个省里排行第二,但是使用这些车牌的地区反而很尴尬。

 如果说上述广告、产品、车牌等在有意无意之间,经常使人容易想“歪”,那么有些广告就是刻意地让你想“歪”,赵本山、范伟的蚁力神广告,一幅神秘的“谁用谁知道”的样子,就是告诉你“四十岁的男人”不行了。

广告讲求创意,文字游戏就是要让消费者印象深刻,把性意涵内置于广告文本是一些广告策划人和厂家刻意追求的,这在营销策划中可以归类为事件营销。事件营销是娱乐界、新闻媒体行业常用的宣传手段,常常是先瞄准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个概念,由知名人物、明星发言,进行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而知名人物明星常常是最容易引起社会关注的,自然,他们的话题和所关注的东西就会成为大众聊天时的谈资(吹牛的话题),从而达到产品品牌自然传播的目的。从这个角度看,如果娃哈哈的“爽歪歪”是一个刻意的事件营销,那么他们无疑是成功的。问题是这样的营销手段是好是坏?

 对于任何品牌的传播来说,都追求两个要素,一是品牌的普及率,二是品牌的美誉度。任何出位、性意涵的广告确实能够增加品牌的普及率,比如说,“木子美”等网络人物迅速窜红就是一个例证。但是,如果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美誉度更加重要,很难想象一个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产品名称能获得美誉度。所以作为厂商来说,一个要寻找普及率和美誉度之间的平衡。对于刚刚出道的公司来说,也许追求普及率是重要的,对于已经成熟的公司来说,追求美誉度更加重要。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传统,使方块字的价值色彩较浓烈。任何断章取义、牵强附会、模棱两可、钻牛角尖的广告词,也许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并不能获得消费者的好感,都容易生出争议。

一句话,广告可以让成人去“爽”,但千万不能让小孩想“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