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软的“亚健康”状态

(2006-05-07 12:41:06)

    访问美国的时候,本人曾亲自到微软的总部参观,观看了他们的最新技术以及引以为豪的未来之家。前几天又看到微软亚洲研究院举办的“创新日”展览,再加上微软刚刚在中国市场赢得的16亿美元大单(超过了过去二十年的市场总和),一般观众的印象中,微软好像是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但是我从这些展示和展览中则看到了不同的结果。综合海外媒体的报道,我发现微软似乎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中,不知道微软的好日子还能延续多长。

下面是各种问题的指征:

1、遭遇中年危机

     微软创建于1975年,已经有30年的历史,名副其实的“人到中年”。随着公司“年龄”的增长,这个6万人组成的软件帝国也患上了“大企业病”,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官僚主义的泛滥、沟通不畅以及部门之间缺乏合作等等。微软号称可以通过软件解决的顽疾最终出现在该公司自己身上。大企业病导致微软多个产品推迟发布,公司管理精英的主要时间用于内部沟通。鲍尔默接替盖茨以后,工作的重心就是管理微软的“中年危机”,对公司结构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希望通过重组提升市场反应速度,增强互联网软件和服务的开发等等。但是变革管理的效果并不明显。我曾经和微软的一线员工聊天,他们告诉我,现在微软的一个工作邮件依然有3050个“CC”(抄送), 监督的人多,干事的人少。不是鲍尔默无能,而是这种病太难治愈,或者说没有治愈的可能。

2、增长的极限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微软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为36%,但2005财年的增长幅度则下滑到了8%。对于像微软这种规模的公司而言,这很正常,但这是微软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首次下滑为1位数。和增长曲线一样,2001年微软的股票下跌了40%,近几年来,微软股价一直停滞不前,保持在相同的水平。

除了软件收入之外,微软当然想开拓网络服务的新领地,但是市场并不认同。今年51日,微软宣布2007财年的网络业务将增加20亿美元到25亿美元的支出,受此消息影响,微软股价上周五下跌10%以上,市值缩水了320多亿美元。分析人士认为,微软此举主要是为了“防御”。专门研究微软的分析师马特·罗塞夫(Matt Rosoff)表示:“微软在MSN和网络服务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但能否获得回报仍然有待证明。”

当增长已经达到极限,如果要维持一个公司的利润水平和股票价格,只有压缩开支规模。这是一个经营管理的简单公理,微软当然也不能例外。当微软发展到这个阶段,身上的光环也将消失,泯然众公司矣。

3、激情已经不在

“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对微软来说是至理名言。微软公司曾经是高科技产业精英梦寐以求的雇主。微软一直实行人才垄断战略,用高薪招聘最好的人才,囤积起来,也不给竞争对手使用,但最近它的一些重要员工却连连跳槽到Google和其它公司。员工的不满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增长的极限使得股价停滞不前,员工获得的股票期权一文不值,公司必须以现金支付员工的增长的薪酬和福利,但是压缩开支的要求,需要削减员工的薪酬和福利(或者停滞不前),这当然不得人心;其次,公司官僚主义的泛滥使得有创造力的员工感到窒息、感到失落;再次,一些员工还认为微软的决策层都是视窗体系出身的人,过于重视保护PC业务,而忽视了在Web领域的竞争。微软在过去是个朝气蓬勃的公司,但是现在却缺乏激情。只有激情才是创造的源泉。

4、竞争规则的改变

微软有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与此同时该公司还进入了手机、视频游戏和服务器软件等市场,当然还有互联网服务市场。鲍尔默说:“我们占领了台式机市场,占领了服务器市场,我们还必将占领Web市场。”这当然意味着微软需要在三条战线上作战,但是这犯了兵家的大忌。

微软的竞争对手并非只有Google和雅虎,多家或大或小的互联网服务公司都可能成为该公司潜在的敌人。以客户关系管理服务见长的Salesforce.com是微软较大的竞争对手,而提供网络文字处理和电子邮件应用的WritelygOffice则是小公司的代表。这些小公司提供基于网络服务的产品更便于用户使用,而且成本更低甚至免费。随着这类产品的普及,微软WindowsOffice的重要性将被进一步削弱。在互联网服务市场,MSN服务却一直未能实现盈利,这一局面短期内很难有所改观。还有开源软件Linux,现在已经是服务器系统软件的首选。当然现在微软继续控制桌面,通过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微软每年获得的利润高达数十亿美元。

现在微软的大的竞争对手,和当年的网景公司已经不同,他们都会使用免费的手段,而且比微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他们的商业模式不是微软轻易可以控制的,比如,Google的广告收入就是例子。甚至提供网络文字处理的小公司Writely也会是微软的恶梦,因为它会破坏微软最大的利润来源Office的市场份额。总之,微软已经是一家老的软件公司,对网络虚拟世界的新规则理解并不深刻,对现在风风火火的各种“2.0”更是一头雾水。它需要对互联网规则有战略高度的人才。

    综上所述,前面的三个原因是客观原因,是任何一个组织正常发展的曲线,现在还没有一个组织能打破它,第四个原因是主观原因,取决于公司决策者的高瞻远瞩和公司发展的路径。因此微软的“亚健康”也许就是常态。盖茨先生已经带领微软经过一次转型,1995年开发浏览器和网景公司竞争,现在的微软还能进行一次转型吗?答案是“相当地”不确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微软在软件行业称霸二十年,已经够本了。但是对于这些微软的精英员工,特别是天才程序员,你们应该考虑如何走自己的路了,中国国内现在的机会非常多,创业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