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有网友在微博中称,在今年高考语文考试中,四川广元中学理科第13考室挂钟失灵,显示的时间比实际时间慢30分钟,导致部分考生延误了答题时间。11日,广元市政府回应称,该考场内的挂钟确实在高考时出现了故障,但当时挂钟显示的时间不是比实际时间慢半小时,而是17分钟。(新华网6月11日)
究竟是慢了半小时还是17分钟,都已无改于此事所造成的恶劣后果,即它严重伤害了考生的权利。由于对考试剩余时间发生严重误判,该考场内不少考生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的那一刻没有写完作文。用网友的话说,这真不是一般的“坑爹”。
湖南洞口县“高考提前收卷”的尘埃尚未落定,四川广元又曝出“考场挂钟失灵”。今年的高考接二连三在考试时间上出问题,不是司铃员看错了时间提前敲钟,就是挂在考场内的时钟莫名其妙地走慢了,委实令人错愕。
对考试时间的准确把握和合理分配之于顺利完成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凡有差池,就会影响考式成绩。从前考生都是自带手表进考场,无奈今年赶上了“史上最严高考”,许多省份将手表视为“作弊嫌疑工具”拒之于考场门外。理论上说,不带手表也没什么,考场有挂钟可作为时间流逝的参照,考试结束时铃声自然会准时响起,考生不会因为没带手表而耽误答题进程。可现在看起来,这些都靠不住。
在挂钟失灵的四川广元中学理科第13考室,响铃收卷后有考生与监考老师交涉,想讨要个说法,等来的答复却是:“这就是命,没办法,高考不会为你们而改变。”这可真叫人欲哭无泪。挂钟走慢了那么多,考生没带手表无法察觉,监考和巡考人员难道都是睁眼瞎吗?不检讨自己的失职,却要考生“认命”,这是哪门子道理?
“提前收卷”事件发生后,湖南洞口县招生考试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省里的事件处理组正在研究补救方案,“可以肯定,这个事情我们绝对不会叫考生吃亏。”这个表态比叫学生“认命”容易让人接受,可如何补救?如何做到“绝对不会叫考生吃亏”?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100多名考生被提前近5分钟收卷,最后5分钟对每个人的影响千差万别,如果补救措施是加分,“加给谁”、“加多少”显然是个拎不清的问题;如果补救措施是重考,不仅对各方来说成本巨大,也难以保证“绝不叫考生吃亏”——决定高考成绩的除了学习上的实力,还有身体状况、临场发挥等,这一场考好了,未必下一场就能考好。
对高考而言,有些错误可以补救,有些错误则永远无法补救,甚至有可能越补救越糟糕。类似于提前敲钟和挂钟失灵这种显而易见的低级错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司铃员有可能看错时间,考场上的挂钟有可能出故障,就算这些问题无法绝对避免,可考场上有那么多监考老师,那么多巡检人员,只要任何一个环节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并纠正。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居然全线失守了。
今年的高考,各地在教育部新修订的号称“史上最严”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基础上,纷纷出台了更加严厉的考场纪律,弄得考生进考场堪比机场安检。教育部的规定中本无禁止考生携带手表这一条,只是将“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认定为考试作弊,未料到了很多地方,就演变成一刀切的“禁表令”。如今倒好,考生利用高科技手表作弊虽绝无可能,如何确保考试时间精确无误却成为一个新问题。
现在看起来,所谓“史上最严”针对的只是考生,而同样需要严阵以待的考场组织和管理工作却被忽视了。一些地方只是将考生作为严防死守的对象,像防贼一样防着考生作弊,想当然地认为相关考务工作不会出问题,其结果是盲目自信导致麻痹大意,终致难以弥补的巨大差错。
两起事故均已进入调查处理阶段,严惩相关责任人是必须的,但同时有必要对“史上最严高考”进行反省——“史上最严”本身没有错,但这个“最严”不仅包括考场纪律的严明,还包括考试组织工作的严谨细致和考场管理的井然有序,后者之于维护高考公平的意义丝毫不亚于防范考生作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