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这句话,在下面的这则新闻中,可以得到最好的印证。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0月10日,湖南衡阳市司法局召开党委会,局长万春生与副局长廖曜中在“进人”问题上发生争执,两位局长因此大打出手。据率先披露此事的网友称,“万局长众手下一拥而上,抱住廖副局长。可怜的法学博士,瞬间鼻青脸肿。”
此事于衡阳市司法局及当事人而言,肯定是一桩丑闻。司法局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怎么搞得像是帮会的一个堂口——小弟敢不听大哥招呼,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再者,从事件的来龙去脉看,极易让人产生种种不好的联想。此事起因是局长万春生在党委会上力主将一名在基层监狱工作的女生调进司法局机关,而副局长廖曜中作为分管领导对此持不同意见,理由是事先他不知情,且该女生来历不明,直接调进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也不符合“逢进必考”的原则。
一个局长为了上调一名女下属,情急之下居然不惜对自己的副手挥以老拳,足见这项人事调动不是那么光明正大——是为了照顾关系户?还是局长与这名女下属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
司法局党委会上演全武行,这事儿传扬出来,怎么看都是一桩祸事,至少说明该局的领导班子不够团结。但若辩证地看问题,则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以传统的视角观之,当然要强调领导班子“团结”的重要性,一般而言这是对的,但在权力不受制约,尤其是一把手权力独大的情况下,领导班子“不和”,未必都是祸,恰恰相反,不少时候还是福。
正副局长互殴,这种表达不同意见的方式虽然粗暴了些,绝对不值得提倡,但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万春生局长在在“进人”问题上想搞“一言堂”不大容易。他原本可以通过更加“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事先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党委会上大家举手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但他终究还是没能绕过副局长廖曜中这一关。这说明该局还是很有民主氛围的,还是有敢于坚持原则、不唯上、只唯实的领导干部,不同意见还是可以公开发表的,而且能起到一定作用。这样的领导班子,比那些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唯一把手马首是瞻的领导班子更值得民众信赖。
当然,不能说一次“官员互殴”就打出了官场的民主空气,但最起码,说明该局领导班子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而允许表达不同的声音,正是权力制衡的前提。因此,正副局长互殴并不一定是坏事,真正可怕的是,局长一人说了算,众人明知局长的提议不合理不合法,也个个噤若寒蝉。
可惜的是,这样的“福气”并没有持续多久。首先是,衡阳市委组织部作出了一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处理意见:要求万春生和廖曜中互相负责对方的医疗费用,并做检讨。这完全是在和稀泥,表面上看正副局长扯平了,实则大不公平——这事儿明明是廖曜中更占理,而且他在互殴中受伤更重,到最后居然是这样一个处理结果,长此以往,谁还敢对上司提不同意见?这明摆着是在提醒官员们:副职不要顶撞正职,否则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就算你再有理,也要治你个“以下犯上”之罪。
再就是,据证券时报网报道,万春生局长12日下午证实,他和廖曜中副局长已签署和解声明,双方经过组织和同事的调解,已互相致歉,握手言和。声明书上有两位局长的签名,两人“都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两位局长从打得鼻青脸肿到握手言和,才短短两天时间。加之组织部门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这场风波堪称以最快的速度消弥于无形。这样的结果看似是“福”,其实隐藏着更大的“祸”——我们本来指望这起官员互殴事件有助于上级机关调查衡阳市司法局“进人”黑幕,看样子这个盖子是很难揭开了,此其一;事发后廖曜中副局长开微博,称自己从来都是敢说敢做,自认为是反腐英雄,因而被众多网民寄予厚望。而他这么快就“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与局长握手言和,这证明他也无法对抗官场潜规则的力量,此其二;两位局长握手言和之后,该局极有可能由“群言堂”变为“一言堂”,此其三。
如果此事就此打住,则其演绎轨迹是祸中藏福、福化为祸,绕了一个圈子,又回到了一把手权力不受制约的老路上。这绝对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正常的官场生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