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人相信食品添加剂是个好东西

(2011-06-16 21:20: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近日完成了对各地的检查,据了解,我国目前2200种食品添加剂中,有检验标准的只占总数的近四成。这也就意味着,有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卫生部工作人员表示,国家检测任何成分都要有依据,使用任何检测方法都需要通过多次实验论证,最后把检测方法列入国家标准,但是判定检测方法的研究过程比较复杂。(《京华时报》6月16日)
    近期媒体曝光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如牛肉膏、染色馒头、塑化剂等,大多与食品非法添加或滥用食品添加剂有关,弄得国人谈“添”色变。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之一,卫生部自然感到有压力,这个“无法检测”以及“比较复杂”的说辞,大概是想表达这么一个意思: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问题上,我们已经尽力而为了,之所在还存在一些漏洞,原因是目前技术手段有些跟不上。所谓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道理很科学,态度很诚恳,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公众似应谅解有司的苦衷了。可“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毕竟是一个让国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原来我们平时吃下去的各种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多半连卫生部都无法判断是否对人体有害。
    其实,只要查询卫生部2002年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就会知道,“无法检测”从卫生部口中说出来是一件很可笑也很可悲的事情。该“办法”明确卫生部是食品添加剂的审批部门,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申请生产或者使用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应向卫生部提交该种食品添加剂的检验方法。也就是说,如果某种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理论上不会获得卫生部审批,也无法进入市场。
    因此,用“无法检测”来搪塞监管上的漏洞,逻辑上就显得自相矛盾。这就像某种药品还没搞清楚有什么副作用就允许它上市了,你能说监管部门没有责任吗?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就摆上了公众的餐桌,无异于拿全国人民当小白鼠。
    日前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卫生部在京举行“科学认识食品添加剂”交流座谈会,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研究员张俭波在会上指出“当前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存在的三大误区”,从方方面面论证食品添加剂的必要性,并得出结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在的食品工业。张俭波先生的言下之意是,食品添加剂非但不坏,还是个好东西。
    其实我们也知道食品添加剂的好处,比如可以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可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等,但前提是它对人体无害,而无害的前提,则是我们可以检测它的成分,以实现有效监管。而现在却是“六成食品添加剂无法检测”,这叫我们怎么走出“误区”,又怎么相信食品添加剂是个好东西呢?
    为今之计,一方面是希望卫生部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在食品添加剂的审批环节严防死守,不能提供并确认检测方法的一律不予通过;另一方面,对于市面上业已存在的六成无法检测的食品添加剂,最好规定暂停使用,以防范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即便难以全部撤市,也应公开这六成食品添加剂的清单,让公众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做好这些事情才是卫生部的分内之责,比给“有意误导人民的极个别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靠谱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