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调起征点只是迈向个税公平的一小步

(2011-04-26 09:52:19)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日初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拟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标准,即免征额由现在的每月2000元上调至每月3000元;此外,拟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计税率修改为7级。(新华网4月20日)
    个税起征点即将上调至3000元,一个意料之中的消息,虽不是众望所归的5000元,虽说不上有多么激动人心,但至少让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这意味着过不了多久,我们工资条上的实际所得将有所增加,哪怕只增加一块钱,也是实打实的,也比人保部日前为我们描绘的“工资5年翻番”这张宏伟蓝图要靠谱。谁让咱是目光短浅的老百姓呢,咱老百姓就是看重眼前利益。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之所以上调个税起征点、缩减税率级差,主要是考虑了让利于民的因素,经此调整,2011年国家将减少财政收入1200亿元。贾康先生将此次个税调整的意义提升到“让利于民”的高度,我认为是言过其实了,上调个税起征点,顶多是“还利于民”。“还”和“让”虽仅一字之差,意义却大不同。
    个税之所以要有所谓“起征点”,其依据是“对个人(家庭)基本生活费用不征税”的原则,作用是补偿劳动者的基本消耗,将个人(家庭)基本生活费用予以税前扣除,以保障个人(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维持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加之物价上涨等原因,个人(家庭)基本生活费用必然水涨船高。换言之,个税起征点并不是一个定量,它本来就应该“与时俱进”,经常性上调才是正常的,如果长时间不上调,个税征收就失去了理论依托和正义性。
     此次个税调整将使国家减少财政收入1200亿元,这种说法具有一定误导性,好像老百姓少交了个税,政府因此变穷了。真实情况是,这些年我国个税收入基本上维持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增长速度甚至高达22%,远超GDP增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2011年的个税预算比去年只增加7.5%,这个7.5%显然已考虑到此次个税调整的因素。也就是说,尽管个税起征点上调,今年国家个税收入的总量仍将增长,而不是“减少”,只是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而已。以“十二五”期间GDP预计年均增长7%衡量,7.5%的个税增速应该是一个正常值,再高就意味着“多收”了。
    因此,尽管上调个税起征点是好事,但不必过分夸大它的意义,这不过是一次正常调整而已,而且还经过了民意的“千呼万唤”,得来不易。再者,上调个税起征点于推进个税公平而言只是一个方面,应该看到我们的个税体系还存在诸多欠缺,比如“一刀切”的僵化征收机制——有的人月收入刚刚超过3000元,但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有的家庭可能人人都能拿到2000多元,但没人超过3000元,对前者征税,却放过后者,这不是“劫贫济富”吗?这些年来,呼吁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税的声音不算小,可总是不见立法层面的回应。
    前两天有财政部官员说,尽管调查显示有70%的人觉得3000元的个税起征点还比较低,需要往上加,但如果真的提高到5000元,则只有3%的人纳税,这个税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为什么“意义不大”?我理解该官员的意思是,如果只有3%的高收入群体纳税,政府就收不了多少税,收不收无所谓。在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力军的语境下,只有3%的人纳税的确“意义不大”,但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力军本身就不正常,说明我们对高收入群体的个税监管力度太弱。根据胡润百富榜的计算,去年我国收入上千万元的人数在85万人左右,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安体富说,这一部分人的隐性收入该缴纳的个税可能已经超过了去年我国全部的个税收入4800亿元——以此观之,只有3%的人纳税并非“意义不大”,如果富人都能按章纳税,政府和民众也许就不必纠结于个税起征点是3000元还是5000元了。
    个税之所以屡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就在于它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好公平问题,上调起征点只是构建个税公平体系的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就跟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一样,原本就该有一个长效的调节机制。在迈向个税公平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