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权钱社会里我们都是“傍傍族”

(2010-12-07 23:50:55)
标签:

傍傍族

权力

金钱

独立精神

法治

国家

个人

吕布

刘备

环境

制度

杂谈

分类: 时评

    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青年报》12月7日)
    从小就我们被告知,“成功的花……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当个“傍傍族”,凡事都靠“傍”,肯定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即便是不典型的“傍傍族”,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也都有“傍”的心理,比如遇上交通事故了,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认识的交警打电话;家里人生病要动手术了,就搜肠刮肚地想有没有认识的外科医生,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傍”。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办事靠人脉自古亦然,所以“傍”字本身说不上有多贬义——走捷径是人的天性,如果可以通过动用社会关系更方便快捷地达到目的,又何乐而不为呢?但“傍傍族”所推崇之“傍”已经变了味道,因为它集中指向权力和金钱——调查显示,受访者评出的最普遍的“傍”行为有:“傍有资源的朋友”(79.1%),“傍有权力的人”(70.2%),“通过结婚傍大款”(67.5%)。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肖鹰教授认为,当前虽然个人主义泛滥,但许多人却并没有树立起真正独立的精神,因此“傍傍族”日渐增多,其结果只会让整个社会越来越失去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此言甚是,然而在一个阶层日益固化、拼爹游戏盛行的时代,独立精神是不能当饭吃的,想生存、谋发展有时候就只能靠“傍”。所以,我们很难指责那些非大款不嫁的女孩、找工作靠拼爹的大学生,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不“傍”,是因为不具备“傍”的资本,对于大多数缺少“人脉”的普通人而言,做一个“傍傍族”并非易事。
    “傍傍族”的大量涌现,说明我们的社会依靠个人奋斗可以获得的上升空间相当逼仄,很多人不得不依附于形形色色的潜规则生存,其背后是“权力通吃”和“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实。换言之,权力和金钱在我们的社会中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掌控权力和金钱的人很多时候可以轻易决定他人的命运,以至于人人趋之若鹜,你不去“傍”就寸步难行。
    “傍”成为一种在年轻人群中认同度相当高的为人处世之道,这肯定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其危害之处不仅在于伤害了个体的人格独立精神和社会的创新发展能力,还在于它会大面积制造社会不公平,并对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误导。肖鹰教授说:“世界上有许多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国民只要傍着国家就能够生活得很安逸。”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一个“傍国家”的“傍傍族”是最幸福的,这样的社会也是最和谐的,而国家之所以值得国民依傍,是因为可以公平正义地为国民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
    因此,要改变“傍傍族”们傍权傍钱的价值取向,最终有赖于将权力和金钱主宰的社会改造成大多数人都能够信仰法律、信赖政府的法治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政府的责任重大。当然,个人也不能完全无所作为,说起“傍傍族”,三国时代有个“三姓家奴”吕布,此人虽武功盖世却胸无大志,只知依附权贵生存,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与他同时代的刘备则不然,虽早期也是个寄人篱下的“傍傍族”,但他始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一。所以,“傍傍族”们一味埋怨环境是没有用的,个人不改变,环境也不会改变,正如专栏作家连岳所说,每个人都是体制的一部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