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想之蛋怎敌现实之墙

(2010-12-06 01:10:08)
标签:

蛋形小屋

筑巢权

杂谈

分类: 心情

理想之蛋怎敌现实之墙

    《新京报》报道:3日晚间,北漂小伙戴海飞花6400多元制作的蛋形小屋从公司所在大院里消失了。

 

    大院保安称是物业出面让小屋搬离的。戴海飞表示当晚睡在朋友家,没有做其他解释。戴海飞的同事说,此前戴海飞一直住在小屋里,“他接下来肯定得出去找房了。”

 

    “城市下的蛋”最终黯然退场,这样的结局应该说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只是没想到它来得如此之快。

 

    此前舆论几乎一边倒地呼吁有关部门对蛋形小屋网开一面,希望它能够保留下去,但那是因为人们记住了村上春树的名言——“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

 

    蛋屋被拆除的那一刻,戴海飞和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脆弱的理想之蛋终归碰不过现实这块坚硬的石头。

 

    蛋形小屋是一个梦想,它既是北漂小伙戴海飞的梦想,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

 

    用官方的话语表述,它是一个叫“居者有其屋”的宏大命题。

 

    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它是一个最卑微的诉求,叫“我想有个家”,就像郑智化的那首歌:给我一个小小的家,蜗牛的家,能挡风遮雨的地方,不必太大。

 

    蛋形小屋很有技术含量,可以自由移动,甚至可以利用太阳能来提供照明。但我更欣赏它的材质,比如它的“壳”用竹子和麻袋编织而成,上面还撒上了草籽,如果不被拆除,来年春天“蛋壳”上还会长出青草。

 

     它是一枚有生命的、可以自由呼吸的蛋。

 

     这让我想起了北京的山顶洞人,云南的元谋人。

 

    在人类的童年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躲避野兽的袭击,为了可以更方便地地获取食物,在山顶,在丛林,在河流边,在平原上,挖洞筑巢而居。

 

    包括造物主在内,谁都不会怀疑,人类作为一种生命,有在地球上为自己建造一个巢穴的权利。就像从来不会有人怀疑,鸟儿有在树上筑巢的权利,蚂蚁有在地下打洞的权利。

 

    后来地球上的人越来越多,可以平均分配到每一个人头上的土地和资源越来越少,人们不能再随意为自己搭建巢穴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筑巢权”不存在,只是这一权利必须受到某种限制,而限制它的唯一理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拥有这种权利。

 

    如果说政府可以干预公民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盖房子,这也是唯一的理由。政府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帮助公民更好地实现权利,而不是剥夺公民的权利。

 

    换句话说,每一个公民都有为自己“筑巢”的权利,可以被限制,但不能被剥夺。

 

    今天,“筑巢权”变成了一种梦想。戴海飞的蛋形小屋消失了,我们的梦想又一次失落了。

 

    戴海飞还能到哪里去为自己筑一个巢呢?或者说,我们还能到哪里为自己筑一个巢呢?

 

    戴海飞说,以他的收入,在北京买一套房需要工作300年。

 

    同样是在北京,3万年前上苍无偿赋予山顶洞人的“筑巢权”,到了今天,我们就一定要付出当300年房奴的代价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