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心目中哪些社会职业形象最好?近日由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联合环球网所进行的一次中国社会职业形象网民态度调查显示,在全部23类社会职业中,“工厂技术工人”、“农民”和“工程师、技术人员”位列前三甲,而“医务工作者”、“演艺界工作者”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排名垫底。(《重庆晚报》11月25日)
尽管很多社会调查做得并不规范,甚至有娱乐化倾向,但这个网民眼中的“中国社会职业形象排行榜”还是大致有说服力的。这次调查中,网民在给某一职业打分时,主要以该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的程度”为评价依据,而较少考虑“薪酬”、“社会地位”等,应该说这样的价值取向符合大多数人内心对“职业形象”的认知,所得出的结论虽然未必全然客观公正,但至少是真实可信和相当有代表性的。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个榜单,都会发现一个让人内心很纠结的问题——榜单呈现出某种“倒挂”:越是排名靠前的、职业美誉度较高的职业,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越低,比如排名前两位的工人、农民是显而易见的低收入群体,还经常被归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相反,越是排名靠后的、形象相对糟糕的职业,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越高。
这还只是一种人人皆可看得见的、显性的“倒挂”。如果这个调查做得再深入一点,我们会发现一种隐性的“倒挂”——比如让网民来选择他们愿意从事的职业,估计很多网民会作出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他们会优先选择那些他们之前认为“形象不好”的职业。如果有机会成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或演艺界工作者,相信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弃“恶”从“善”去当工人、农民。
也就是说,在对他人的职业形象进行评价时,我们都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评判标准,但在涉及自己的职业选择时,所有这些和职业形象相关的评判标准很可能都会被抛诸脑后,剩下的只是对利益最大化的追逐。还记得广州一个小学女生说自己的理想是“想当贪官”吗?她的父母和老师一定告诉过她贪官的形象很不好,长大了不要做贪官,但这些道德说教架不住“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的诱惑。
理论上说,职业美誉度较高的社会群体,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居于优势,对社会的实际贡献也相对较大,理应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但现实中这种“理所当然”被严重扭曲了,以至于国人看上去都像患上了人格分裂的症状——明明知道什么是“香”,却偏要去逐“臭”。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已经误导了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相关制度需要尽快进行改革。
此外,没有哪一种职业天生就形象很差,“演艺界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等职业在排行榜上排名靠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这些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贡献和他们所拥有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未必相符,如果再出几个害群之马,就很容易引起公愤。所以,国民收入分配不单关乎职业形象的评价,一旦严重失衡,有可能造成不同社会阶层的相互敌视,不利于社会稳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