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23日下午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社会保险法》相关问题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胡晓义称,《社会保险法》坚持公平和效率相结合,权利和义务相对应,不能重蹈一些国家由于福利过度导致养懒汉的覆辙。
胡晓义副部长用“重蹈覆辙”这个比较严厉的措辞来提醒我们不要走上高福利国家的“失败道路”,仿佛那些高福利国家已经是满大街的懒汉,工厂里没人上班,农田里没人干活,人人都在等着政府发救济粮,整个社会已经停滞不前了。真实的情形果然如此吗?
“高福利养懒汉”这种观点近年来时不时就会冒头,甚至有些专家学者也宣称高福利会伤害社会效率,建议中国不能效仿西方高福利国家的社保制度。对于这一认识误区,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曾作过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我到过不少高福利国家,不仅没有看到病态,反而都是健康的、文明的。我们的社会保障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是一回事,但否认福利社会的美好以及忽略人民对福利增长的需求则又是一回事。”
笔者没到过高福利国家,但笔者有一位大学时代的女同学毕业后“弃明投暗”,嫁到了可以被胡晓义副部长称做“覆辙”的澳大利亚。据她说,在澳大利亚,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不同的年龄段都能获取政府发放的名目繁多的福利,也出现了一些所谓“福利病”——比如有的人为领取失业津贴,故意在工作中出差错让老板辞退;有的恋人明明感情很好,还生了孩子,可就是不结婚,这样女方可以享受每周230澳元的单亲母亲津贴。但该女生同时告诉我,在澳洲你看不到蓬头垢面、衣衫褴缕的乞丐,也看不到缺胳膊断腿的残疾人躺在大街上无人照料;富人不张扬,穷人有尊严,整个社会显得和谐有序;人们并不觉得高福利有什么不好,政府也不会因为有人钻高福利政策的空子而削减国民福利。
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有人管吃管喝就不愿意劳动了,这种想法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同样是人的天性,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原因。不否认我们的社会有宁可靠吃低保活着也不愿意自食其力的懒汉,但这种动物化生存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在靠吃低保维持基本生存和劳动致富这两者之间有选择的机会,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所以,“高福利养懒汉”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高福利是会养几个懒汉,但它绝不会把整个社会的人都养成懒汉。
至于说高福利会伤害社会效率,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信口开河,就是没有做充分的调查研究。我们所知道的事实是,瑞典、挪威等北欧国家不仅是世所公认的高福利国家,而且屡屡在世界最具竞争力国家排名中位居前列。高福利不仅不会伤害社会效率,而且还会成为提升社会效率的引擎——很多人可以不必为了维持基本生存去做一些缺少技术含量的重复性劳动,从而充分激发自身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
高福利社会纵然会养几个懒汉,但低福利社会却会让更多的人因社会保障缺乏而陷入生存的恐惧——两害相权取其轻,如果有条件,我们宁可选择“福利过度”,也不要福利不足。说到这儿笔者突然觉得,现在探讨“高福利养懒汉”这个话题是不是有点太早了——就当下国情而言,我们的福利不是太高了、太多了,而是既低且寡,还严重不均。现在跟国民说社会福利不能养懒汉,就像对一个营养不良的人说肉不要吃太多小心得脂肪肝。等什么时候我们真的变成了一个高福利国家,再来讨论要不要养懒汉的问题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