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京华时报》报道说,位于故宫神武门向东200米处的东长房游客服务区将于次日(8月8日)开业,餐厅一碗面条定价为30元,故宫方面表示,这个价格是综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消息传出后,很多人觉得一碗面条30元太贵了。当时笔者没有参与讨论,原因是人家的面条还没有做出来,咱们就在这儿妄加评判,显得不大厚道。再者,御膳房的大师傅鼓捣出来的东西,总会与众不同吧?
前天是故宫东长房餐厅首日营业,《京华时报》记者再度光顾,终于一睹“故宫面”真容——30元一碗的面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拉面。餐厅负责人就此面的文化含金量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解释——向中外游客展示中国的拉面文化。
一碗拉面卖到30元,当然是远远超出了它的本身价值。成本因素比较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比如场地租金高、就餐环境好什么的,就好比谁也不会指望在五星级酒店里可以喝到两块钱一瓶的矿泉水。至于文化因素,由于没有一个可以具体量化的指标,就有些说不清道不明了。
故宫餐厅卖拉面很有些出人意料,我原以为“故宫面”应该是老北京的炸酱面,这才是地道的京城文化。不过卖拉面也没什么,拉面虽源于西北,终究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诚如餐厅负责人所言,拉面也是一种文化,很有必要向中外游客展示。笔者不是美食家,拉面作为面食的一种,它的用料和制作工艺有何奇妙之处,很难说出个子丑寅卯,但我知道在老百姓眼中,拉面是一种物美价廉的东西。两年前兰州的拉面经营户酝酿集体涨价,准备将2.5元一份的“牛大碗”涨到3元,结果招致全城百姓反对,可见“价廉”应该是拉面文化的一部分。这就好比咱们云南的过桥米线,不能因为它文化含量很高和名头很响亮,就把它的价格提升到引车卖浆者流不敢问津的地步。
说来说去,“故宫面”的文化含金量与拉面无关,只与故宫有关。故宫当然是有文化的地方,不要说有那么多奇珍异宝,片砖片瓦都非同小可,但硬要说这些与故宫里卖的面有什么干系,只怕过于牵强。“故宫面”可以卖到30元一碗,笔者以为无非是占了地利,其“文化潜台词”是:皇宫里的一碗面,怎么也比外面金贵。据说东长房从前是大内侍卫们的居所,虽比不上乾清宫、坤宁宫尊贵,但也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擅入的所在,能在这儿吃上一碗面,那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可惜故宫方面不能开发在龙椅上吃面的项目,否则一碗面卖个千儿八百的也不在话下。
两年前故宫将星巴克咖啡扫地出门,引起了一场文化论争,赞成者不在少数,理由无非是“彰显民族文化主体性”和“清除铜臭味”。现在看到故宫炮制出来的30元一碗的面条,不知当初赞成驱逐星巴克的人作何感想?顺便说一句,现在的故宫餐厅也卖洋咖啡,一杯38元,不比星巴克便宜。
有网友建议物价部门管一管故宫的“天价面”,我觉得大可不必,餐饮业在中国是市场竞争充分的行业,物价部门是不能随便指手画脚的。《京华时报》的消息说,故宫餐厅开业首日接待游客仅百余人,这种“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象就是市场作出的最好回应。再者说,故宫并未禁止游客自备干粮,既然在故宫里吃面显得如此有文化,这就提醒咱们进故宫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带上一包方便面——这就相当于“白吃”了故宫的“面文化”,何乐而不为呢?至于因此会多制造出来一些垃圾,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花30元钱吃一碗面,钱袋子不答应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