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语录”背后的思维惯性
(2009-07-15 01:00:54)
标签:
环保思维惯性语录污水莱茵河杂谈 |
分类: 时评 |
符副局长的“水黑论”的确够雷人,此言一出,这位老兄想不红都不行。然而冷静下来一想,与其说符副局长口不择言犯了众怒,倒不如说他说了一句大实话,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于我心有戚戚焉”。就笔者目力所及,“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的确是实情,比如滇池的水比怒江黑,昆明的经济比怒江发达;广东的水比西藏黑,广东的经济比西藏发达。至于说水的混浊程度和经济发达程度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符副局长没有明说,但“水越黑的地方经济越发达”在中国的确是个普遍现象。
由此可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虽然是句真话,但绝非真理,以科学发展观视之,这句话甚至是个彻头彻尾的谬论。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现在官方语境里有一种很时髦的说法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尽管不大容易实现,但至少说明我们的政府已经意识到过去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硬要这么搞下去老百姓也不答应。去年11月国家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云南考察时用很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老百姓说得好:宁愿骑自行车,喝干净水,也不愿坐宝马车,喝污水。如果真是坐宝马车、喝污水,那就是对现代化的极大讽刺。我们决不要这样的发展。”
符副局长的“水黑论”在今天已经不值一辩,其“轰动”价值充其量不过是再度引发人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这样明显有悖常识和情理的“雷人语录”为什么总是出自一些政府官员口中。无论是符副局长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水越黑”,还是逯军副局长的“替谁说话”,恐怕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官员面对记者提问时的一时失言,而是他们潜意识的自然流露,换言之,是一种很“雷人”而又根深蒂固的执政思维惯性在作怪。现实中,将“党”和“老百姓”对立起来,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立起来,这样的官员只怕还有一些,他们虽然没有像两位“最牛副局长”一样说出“实话”,但干起“实事”来是同样的肆无忌惮。这才是最值得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