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抬头见山”的日子

(2009-04-15 21:34:2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昆明主城建筑高度控制规划方案》开始面向市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公示,这是昆明首次系统性地对城市的建筑物高度进行限制。 
    对于这个“限高令”,市民有些不同的看法。有不少市民认为昆明的高楼太少了,觉得“昆明需要如台北101大楼那样的地标性建筑”;网友“热爱昆明”说,摩天大楼其实是一种文化,也是现代建筑艺术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像飞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空中巨无霸一样,显示着城市的实力。
    我相信“热爱昆明”和那些嫌昆明的楼不够高的市民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希望昆明涌现出更多、更高的摩天大楼,尽快成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城市建筑高度在很多人眼里的确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虽不是土生土长的昆明人,但同样热爱昆明。而我之所以投奔昆明,恰恰不在于它的建筑物有多高,而在于它的“不高”。正是因为它的“不高”,才显得这座城市的山格外挺秀,这座城市的水显得格外柔美。相信很多和我一样从外地投奔昆明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今年清明节我回湖北老家扫墓,在省城武汉转车时,一位大学同学留我在武汉小住,被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武汉的城市太大,楼太高,给人的感觉太压抑,走在武汉的马路上,感觉自己就像一只无足轻重的小蚂蚁。
    记得《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有一期说“风水”,其中特别提到昆明,说昆明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得天独厚的“人居吉地”。而现在,“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宜人风光已经被城市现代化进程冲击得支离破碎了。前些日子到省博物馆看一个已故昆明老画家的画展,其中有一幅老画家在上世纪40年代的翠湖写生作品,“悠悠日影照虚棂,满路牵丝柳缀青。游戏白鱼孵浅渚,浮烟翠绕水边亭”的意境还依稀可见。可如今,当你置身于人民中路汹涌的人流和车流中,几乎完全感觉不到高楼背后不到100米的地方就是翠湖。
    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城市建筑物向天空延伸几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的住房面积越来越大,也得益于住宅不断往高处发展。可不知为什么,我们住得越来越高,却离天空越来越远。去年的中秋节据说遇上了百年一见的“鼠年鼠时月”,月亮尤其圆。当晚我在单位加班到后半夜,下班的时候鼠时已过,月亮西沉,我骑着自行车从市中心沿着人民西路一直骑到过了海源路口,才在一片低矮的平房上望见一轮圆月。楼房太高,连赏月都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摩天大楼固然是城市现代化的一种标志,但“诗意地栖居”更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人居理想,在不断拔地而起的高楼之间,总得给人们留下一点看得见山水的空间。自古以来中国的城镇大多依山临水而建,人们即便生活在城市里,可一抬头就能望见山,一低头就能看见水,感觉并没有远离自然。现在这样的城市已经屈指可数了,拉萨算一个,丽江算一个,昆明顶多只能算半个。
    在看得见的山水还没有被高楼蚕食殆尽之前,昆明即时出台了一个“限高令”,无疑是相当明智和富有远见的。我们已经不能再奢望“抬头见山”了,但总不能连星星和月亮都看不见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