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似曾相识的省博新馆告诉我们什么

(2008-12-25 18:38: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云南省博物馆新馆设计方案经媒体公布后,引起了一些议论。有市民发现省博新馆的效果图似曾相识——从建筑外观上看,它与即将落成的广东省博物馆新馆太像了,都是回字形、容器状结构,差不多是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似曾相识”是个让人不怎么开心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博物馆这样一种承载历史和文化的建筑,它原本应是最能体现千差万别的地方特色的。我外出旅游有个习惯,每新到一地,必先拜会当地的博物馆,不少地方的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置身于其中,六朝古都的气息扑面而来;湖北省博物馆则是深灰色的大坡式屋顶,浅灰色的墙壁,朴素典雅的建筑风格很容易将人们带入《离骚》所营造的楚文化意境中。
  如果仔细观察,省博新馆的设计方案也并非与广博新馆雷同,颇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它的黄铜色外墙,就很能体现云南作为有色金属王国的特色。省博新馆设计方案引起市民争议的消息见报后,省博负责人出面解释说,省博新馆外墙错落有致的折面体造型其创意来自石林,回字型结构既实用又节能,每年能节省上千万元的电费。
  相信这样的解释可以部分消除人们心中的疑虑,并增强对省博新馆的认同感。所谓见仁见智,对于一座城市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案,市民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的,也充分体现了市民的主人翁意识。相关部门及时出面释疑,也是个正确的姿态。我只是想,如果省博新馆的设计方案能够早一些公之于众,甚至在确定为最终方案之面拿出来让市民讨论讨论,也许会更好。
  省博老馆建成于1951年,由于展厅面积太小,展品不到藏品的1%,与全国博物馆展出文物10%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择址另建新馆是民心所向的一件好事情。我理解省博属于公共建筑,其所需经费来自于公共财政,作为我省规模空前的文化工程,省博新馆建设计划投资5亿元,如此巨大的公共财政投资项目,其设计方案事先征询一下民意,应在情理之中。
  此前媒体报道说,今年7月到11月,省博委托云南省招标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了一个新馆外观设计竞赛,现在公布的省博新馆设计方案,是从国内外12家著名设计单位的竞赛作品中经专家严格评审后最终确定的。通过竞赛的方式择优录用是个好办法,只在在竞赛过程中,没有广泛听取市民意见是个遗憾。建筑设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但市民中也不乏火眼金睛,发现省博新馆“似曾相识”的李先生,就是一位从事建筑设计的行家里手。
  省博新馆的设计方案既已确定,现在说什么都可能只是马后炮。普通民众只有知情权,没有参与权,公共决策中的民意缺席是个老问题了。北京长安街上的国家大剧院落成后,很多北京市民不满意,认为这个耗资30亿元的巨大蛋状物与周边的红墙绿瓦极不协调,破坏了老北京厚重的历史气息;著名演员濮存昕还指责它的内部设计缺少人性化,根本不像个看戏的场所。现在我们只能希望云南的省博新馆落成后不会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多带给人们一些惊喜,少留下一些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