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家讲坛》离百家争鸣有多远

(2008-10-22 00:46:2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首先声明,我是央视《百家讲坛》的忠实观众,中午经常拿《百家讲坛》当下饭菜,有时候中午错过了收看节目,晚上还要看重播补回来。我之所以喜欢这个节目,倒不是因为多么认同专家学者们的观点,而是喜欢他们的说话方式,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讲故事。我常想,如果学校的老师都像这样讲课,我们的孩子该有多么幸福啊!
  不过,近来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改变了对这个节目的看法。昨天有两则新闻与《百家讲坛》有关,一则是说,在无锡打了《百家讲坛》主讲阎崇年一耳光的男青年黄海清从拘留所里被放了出来,声称对打人一事毫不愧疚(《扬子晚报》10月21日)。另一则是说,北京青年韩江雪自己掏钱拍了一部6小时的视频《从靖康耻到风波亭》发在博客上,挑战《百家讲坛》(《新京报》10月21日)。
  阎崇年被打,我的第一感觉是打人的小伙子做得太过分了,再怎么不同意阎先生的观点,也不能动手打一位70多岁的老人。阎先生当时的反应极为冷静和克制,不仅没还手,还表示“不予追究”,可谓谦谦君子;相比之下,黄海清打了人还不认错,用孟子的话说——无耻之耻,无耻矣!是典型的“小人”。
  打人当然不对,学术争鸣变成了拳脚相向,更是一种悲哀。不过“小人”也有“小人”的苦衷,黄海清说:“他们站在主席台上,有电视台、电台,能出书;而我们这些草根站在台下,根本没法和其平等对话。”言之下意,动不了口,只好动手。你千万别说“小人”在胡搅蛮缠,他们想动口,还真不大容易。无锡签售被打后,阎崇年表示愿意接受学术争论,不过对手必须满足3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试问有几个“小人”够得上这样的资格?看来,阎崇年根本就不屑与“小人”为伍。
  阎崇年不屑,央视就更不屑了。北京青年韩江雪平时爱好读书写作,对历史很感兴趣,也有自己的想法,几次欲上《百家讲坛》都被拒绝了,原因是《百家讲坛》要求“演讲者有专家、学者身份,至少要有副教授以上的级别”。
  “和谐”的“谐”字通常被人们理解为“人人皆有说话的权利”,可现实是精英阶层和草根阶层的话语权严重不对等。与其说风度翩翩的阎崇年偶然遭遇了一回布衣之怒,还不如说长期以来被精英阶层所掌控的学术殿堂不经意间被压抑已久的草根话语撞了一下腰。在这样的语境下,《百家讲坛》向亿万观众所展现的平民风格更像是某种刻意而为的姿态,骨子里仍旧是“道不同不相与谋”的傲慢与偏见。
  时下《百家讲坛》正在播出易中天的《百家争鸣》,这个时候来观察这个节目就格外有意思了。百家争鸣时代也有一个讲坛,就是齐国的稷下学宫,鼎盛时期聚集了来自各诸侯国的上千人,从贵族士大夫到贩夫走卒,只要你有一技之长,都可以在那里讲学和开课授徒,国君还管吃管住。稷下学宫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无官守,无言责”,这样一来大家在身份上就没有差别了,可以自由表达千差万别的学术观点,终于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学术思想空前繁荣的黄金时代。
  在文化科学领域,我国一向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央视开办《百家讲坛》,想来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当然我们不可能指望所有人都有机会登上《百家讲坛》,但至少不能让大众只听到一种压倒一切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