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佳案留给社会的沉重思考

(2008-10-21 00:37:4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杀人犯杨佳离走上刑场的时间越来越近了。
  昨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杨佳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杨佳上诉,维持原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从理论上说,杨佳还有一线生机,但仅仅是理论上。从杨佳以极其残忍的手段致6人死亡的作案行为看,犯罪动机明确,证据确凿,如果不发生意外,死刑核准只是一个程序问题。这个28岁的年轻人即将为自己的犯罪行为付出生命的代价。
  杨佳案注定将成为2008年具有标志性的刑事案件之一。从7月1日案发到现在,在长达3个多月的时间里,无论媒体、法学界,还是社会公众,一直保持着对案件审理进程的高度关注。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关注不会因二审维持原判而结束,也不会因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核准而结束。杨佳案给这个社会投下的巨大阴影,将长久地留在人们心里。换句话说,杨佳伏法并不能抚平人们内心的伤痕。
  人们为什么如此关注杨佳案?如上所述,杨佳被判死刑是罪有应得,审判的结果早在意料之中。但人们真正想看到的不是审判结果,而是审判过程,以及杨佳实施犯罪行为背后的根源。
  自古杀人偿命,揆诸当代中国刑法条文,杨佳也是论罪当诛。从这个意义上说,杨佳被判死刑并不违背公众的意愿,审判的结果实现了实体正义,即结果公平。但在现代法治社会,人所共知的一个法律常识是,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这就是所谓程序正义。就杨佳案而言,杨佳最后被判什么刑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法院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来认定杨佳应该被判死刑。
  恰恰是在程序正义方面,杨佳案的审判疑雾重重。为什么从一审到二审杨佳的辩护律师均由上海当地法院指定?一审时为何将媒体记者拒之门外?杨佳与亲人见面的申请为什么得不到批准?本案的关键人物之一杨佳的母亲为何突然失踪?二审时杨佳律师向法院提出的精神鉴定申请为何遭拒?在二审大幕落下之际,这些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杨佳案留给人们的另一个遗憾是,我们至今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力量让生来胆小怕事、性格孤僻内向、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爱好户外运动的普通青年杨佳变成了杀人魔王,做出了血洗警局、手刃6人的惊天大案。案件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2007年10月5日夜间,骑着单车流连在上海街头的北京青年杨佳因“不配合”被民警带到了派出所,在长达6个小时的盘查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二审中律师问杨佳是否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杨佳面不改色地回答“不后悔”,他还否认自己精神有问题,相当于放弃了求生的努力。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对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没有丝毫的愧疚,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的心中充满了仇恨,而且他认为只有通过杀人这种“快意恩仇”的方式才能一泄心头之恨。杨佳说“不后悔”,言下之意是,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他还会作出同样的选择,这才是最可怕的——杨佳已经不可能再举起屠刀了,但如果有其他公民被置于与杨佳相同的境地,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杨佳?
  7个家庭的破碎,难道仅仅就因为杨佳手中那把明晃晃的屠刀?这是杨佳案留给社会的不容回避的思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