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旱涝保收的公务员下海其害几何

(2008-09-27 21:11:22)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昆明市近日出台了鼓励公务员下海的新政策,开出的条件煞是诱人,比如公派到非公企业服务的公务员保留编制、职级3年,保留工资1年,服务期满后可选择“打道回府”;辞职下海的公务员可领取数额不菲的辞职金和奖金;提前退休下海的公务员可按法定退休年龄领取退休金等。
    这让笔者想起了与此相关的两则新闻,都发生在本月。一则是说是湖北大学针对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开设公务员考试课,结果受学生欢迎程度前所未有,堂堂课人满为患;另一则是说,财政部为推动基层政府精简机构出台新规,县乡减少1名财政供养人员奖4000元。将这两则新闻对照起来看,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两个结论:一是公务员这个职业实在是太诱人,人人都想削尖了脑袋往里钻;二是咱们的政府机关人满为患,对此连中央都拿不出什么太好的办法,甚至想到动用经济手段,用悬赏的办法解决问题。
    昆明市出台的这个鼓励公务员下海的新规,从文件名看,旨在“支持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果真如此,愿望是良好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给它找到更多光明正大的说辞,如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精兵简政,提升行政效率等。笔者冒昧揣测,从眼下地方政府人员臃肿的现状以及中央精简机构的决心看,这个新规“志在减员”的味道更重一些。
    且不管新规出台的真实意图何在,作为一个每天都在辛勤劳作、诚实纳税的公民,笔者想问一问:公务员带薪下海、重奖之下辞职下海、提前领取退休金下海,这一切都凭什么?从规定中看,这些钱都由财政支出,也就是说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花钱养着公务员是让他们履行公职为人民服务的,既然不在其位了,又不是老得干不动了需要国家发放养老金,离职了还要纳税人供养,这是哪门子道理?
    此外,公务员下海享受如此之多的优惠——在岸上就给他们绑上“保留编制、工资、福利、社会保障”的安全带,下到海里呛着水了,游不动了,再给他们扔下一个“服务期满后可选择回原单位工作”的救生圈,如此旱涝保收,还叫下海吗?简直就是教小孩儿学游泳。我们的公务员群体抗风险能力难道就如此差劲?这让那些在街头讨生活、朝不保夕的小商小贩怎么想?让那些靠着自己双手艰苦创业的人们怎么想?起点和过程都不公平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原则必受重创。
    再者,公务员带薪下海,游不动了还可以回衙门上班,其身份着实可疑,是典型的亦官亦商。这样的角色下到商海,谁又能将其视为纯粹的商人?不要说他还保留着官品和官饷,与官场的联系千丝万缕,而且一不留神3年后又官复原职了,没准儿还会升迁,这样的“商人”,你又如何与他展开公平的市场竞争?如此一来就为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种下了祸根,其为害之烈有可能远甚于尔虞我诈等不良市场行为,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政府公信、市场经济秩序和百姓利益。
    由此看来,公务员带薪下海和重奖辞职下海其利几何不得而知,其害之巨大却是显而易见的。精简机构和冗员、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是行政改革的大势所趋,打破公务员的铁饭碗,笔者以为“正道”还在于建立公务员的正常退出机制。上月有消息说,新组建的国家公务员局正在研究这个问题,相关规定有望在今年年内出台。什么样的公务员退出机制才算正常?笔者理解就是4个字:优胜劣汰——不能胜任的就走人,没那么多条件可讲。笔者对公务员从无偏见,从来都为认为服务公众是一件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事情,唯德才兼备者可以居之。也正因如此,对那些在公务员队伍里混吃等死之辈绝不能姑息纵容,更不可花纳税人的银子“求”他们离开。如果哪一天公务员成为一种高待遇、高风险的职业,我们所追求的服务型政府就看得见希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