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全民医保移去“看病贵”的大山

(2008-01-26 00:57:47)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医生:“就凭你那点儿工资,53万元要还到什么时候?还是把老婆的遗体捐出来抵债比较划算。”
  农民工:“即便我死了,还有儿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总有一天会还完的!”
  列位看官一定看出来了,以上文字借用了上古神话传说“愚公移山”。不过,这个“愚公移山新编”却是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河南籍农民工郭玉良的妻子因产后大出血死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并欠下了53万元医疗费,因其无力支付这笔费用,医院不同意他带走妻子的遗体,并建议他将妻子的遗体捐出用作医学解剖,这笔医疗费就可一笔勾销。郭玉良不能接受此方案,结果妻子的遗体被医院扣了半年之久。《京华时报》昨日报道说,前天郭玉良向医院表示,他愿意用子孙三代来偿还这笔债务,每年还5000元,总共用106年还清。
  “看病贵”与“上学难”、“房价高”一起被称做“新三座大山”。看来此山之巨,非愚公不能移也。
  此事见诸报端后,似乎所有的矛头都直指医院——医院出的这道选择题过于残忍了,要么还钱,要么捐遗体。对于农民工郭玉良来说,这个哈姆雷特式的难题近乎无解:若说还钱,不吃不喝打工一辈子也未必还得清;若拿妻子的遗体抵债,人伦情感这一关又过不去。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郭玉良妻子的死亡是出于医疗责任事故,53万元这笔对农民工而言堪称天价的医疗费用也均有据可查,看不出其中有什么猫腻。医院在钱款不到位的情况下,主动进行治疗,本身是值得肯定的,至少没有见死不救。如果说医院在这一事件中有什么过错的话,那就是有些不近人情。国人向来讲究人死入土为安,医院为了钱而扣尸,未免显得不大厚道。
  问题是,医院虽以救死扶伤为天职,但救治需要成本,有成本就必然要有人为之埋单。从感情上说,让收入微薄的农民工郭玉良独力应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巨大苦难,任谁也于心不忍,何况他根本承受不起,除非搭上子孙三代;可医院也不是慈善机构,如果付不起钱的患者一律免单,所有的医院都得关门,这更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53万元救治费成了烫手的山芋,不是被抛给患方,就是被抛给医院。在这个“二人转”的游戏中,我们没有看到本应在场的第三方——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子。像郭玉良这样的进城打工者们,既未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大多也没有务工单位为他们购买医疗保险,在几乎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窘境之下,当生活风险不期而至,悲剧的发生又怎能避免?
  1月7日卫生部公开表示,医改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已经基本完成,新医改方案破茧之日已经临近。新医改的目标非常明确——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即“全民医保”。只有建立起刚性而普适的全民医保制度,类似于“愚公移山新编”的悲剧才不至于在现实中继续上演。
  郭玉良给他8月大的儿子取名为郭京鑫——“取这个名字是为了让孩子知道,他出生在北京,并且花了很多很多的钱。”一个进城打工者对于城市生活的朴素憧憬和现实的无奈令人心酸地纠结在一个孩子的名字上。希望长大后的郭京鑫们会有充分的保障去坦然面对“京”和“鑫”之间的强烈对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