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3万元资金,每月可拿625元提成,3年可得22500元回报,本金全部退还。”在短短的6个月里,一家皮包公司以这样的伎俩骗走了昆明老人200多万元养老金。
这件事很容易让人想起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影片中年老的姨妈用积攒了一辈子的几万块钱投资墓地,结果上当受骗,血本无归,失去了在上海相对体面的生活,只好回到东北摆地摊。
我是和太太一起看的这部电影,记得散场后太太问我:“你说我们老了之后会变成姨妈这个样子吗?”我笑着说:“不会!”心中却甚是惶恐——我亲眼看见曾经是那么睿智、宽厚,让我引以为荣的父亲,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如今这般模样的:既轻信又固执,还爱占小便宜。
父亲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人类的老化不仅仅是身体器官的老化,人性的各种弱点都会随着老人年龄的与日俱增而充分暴露。其实,这些弱点有如“心魔”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只是年轻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理智和意志去克制它们。而人老了之后,随着身体健康状况、精力和意志的衰退,抵御“心魔”的能力必然下降。以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迷信——他们要比年轻人更多地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
这就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抗拒。所以,我们没有多少理由可以责备一个老人:“你为什么要相信天上掉馅饼?”正如我们不能去责备一个被老虎咬伤的孩子:“你为什么要和老虎照相?难道不知道老虎会吃人吗?”
各地频繁出现老年人被非法融资的骗子公司所欺诈的案例,以至于几乎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所以,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社会,而不是简单地对被骗老年人抱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来自全国老龄委的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本世纪中叶将达到4亿多人。随着近年来国人经济生活的丰富和活跃,很多老年人也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储蓄收益,开始在投资理财的领域跃跃欲试——所谓“夕阳理财”,其市场空间非常巨大。而我们看到,诸多骗子公司的猖獗暴露出老年人投资渠道的匮乏,虽然目前诸如股票、基金、外汇等投资项目繁多,然而真正适合老年投资者的理财方式尚有待开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人不再直接创造财富,他们的生财之道主要是“钱生钱”,而他们既有的财富大多是“保命钱”,因而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保本”是第一位的。此外,“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对老年投资者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几乎不具备血本无归后东山再起的能力。
拓展老年人投资理财渠道和善意的提醒固然重要,而政府部门的监管更是不可或缺。与其不厌其烦地告诫老年人对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数倍的发财机会要保持足够的警惕,还不如对市场上出现的以吸纳老年人财富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公司多留个心眼儿,看看其中是否藏有猫腻,防患于未然。
总之,营造一个健康的“夕阳理财”环境,既是为了今天的老人,也是为了明天的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