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人信念与社会主流价值观

(2007-06-11 01:05:11)
分类: 时评

  入夏以来,粤、桂、湘、黔等地连降暴雨以致山洪爆发,部分城乡已成汪洋一片;甘肃中部、东部地区持续干旱,为甘肃近60年所罕见;云南普洱发生里氏6.4级地震,数十万人受灾……频发的自然灾害很容易让人想起屈原的诗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除天灾之外,上周最引人注目的事情当数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年时值高考恢复30周年,这个曾经而且正在改变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擢选人才制度引发了社会舆论空前的集体反思。
  而把上述两类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是晚报6月8日的一张封面照片——普洱地震灾区,几位学生正满怀憧憬地走进高考考场,而教室的墙壁上还残留着地震造成的裂痕。这张照片令我深受震撼——在任何残酷的环境下,人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些信念不可动摇,比如对理想和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类社会克服诸多困难,生存繁衍并发展至今,除了一些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之外,还有赖于精神条件——对于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时代而言,我们称之为“主流价值观”;对个体而言,我们称之为信念,或信仰——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就我个人而言,虽是无神论者,对于无限广阔的未知世界,多少还有点猜测;我也有个人的操守,从不逾矩,其依据也不是人人皆能接受的,所以也是一种信念。我活成现在这个样子,有得有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心的信念在起作用。
  缺乏信念的人往往不堪信任。在当下社会,无信念、无价值观的人正在给社会制造麻烦,对此谁也不能视而不见。比如说,一个人丧失了最起码的亲情观念,就会干出丧心病狂的事情来——上周《南京周末》报道说,股民许国鸿因炒股赔了300多万元,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从来就不缺少信仰资源,儒道佛各家均有,这甚至养成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据《法制日报》报道,高考的前几天北京雍和宫人山人海,大多是前往参拜文殊菩萨、祈求金榜题名的高考学生和家长,此种现象被不少媒体称之为“临时抱佛脚”。晚报日前有评论认为,如果考前求神拜佛有助于考生心灵的平静,只要没有触犯法律、违背公序良俗,倒也无伤大雅。此言甚是,但如果信念或信仰异化为一种“政绩观”,就有害无益了——中央纪委等7部委近日通报的全国4起违规修建楼堂馆所典型案件中,山西省永济市的“粮神殿”尤为引人注目,该殿将各地粮食部门负责人的题词刻在牌位上与神像一并供奉,不知道念的是什么咒。
  信念不是一个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它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对各种观点、原则、理论经过鉴别和选择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当某个人确认某种思想、理论是正确的,是真理,并去自觉维护这种思想、理论的时候,就确立了信念。因此,信念问题从来就是一个社会问题。云南呈贡绑匪案之所以引起众多争议,就因为人们存在这样的担心——对那位送小孩回家的“善良绑匪”施以重刑,会不会给人这样的暗示:绑架这事儿,要么不干,要干就把坏事做绝。人是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的动物,为善为恶往往在于一念之间,而这“一念”该如何确立,法律的审判往往具有示范效应。
  诚然,一个社会良好的秩序有赖于法律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完善并得到有效执行,但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信念或信仰依然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否则前者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和信仰自由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一切领域发生的事件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信念。那些被历史证明是人类发展永恒动力的精神元素,比如理想、亲情、诚实、善良等,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被摒弃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之外。
  人生在世,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会并坚守:有所为,有所不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