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终身享受学习的快乐

(2007-06-04 00:49:43)
分类: 时评
  周末去高新区办事,路过一所学校,见其教学楼侧面墙壁上有一条标语十分醒目——“愿意吃苦的人苦一阵子,不愿意吃苦的人苦一辈子。”这条标语颜色鲜红,每个字足有一扇窗户那么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至于走出老远我还在想着它。后来我想明白了三个问题:第一,该标语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第二,该校倡导一种苦读精神;第三,我可不想上这所学校读书,虽然吃苦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可没人天生就愿意吃苦。
  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国人向来视其为苦差事,有“十年寒窗”、“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等种种说法,鲜见使人快乐的字眼。当然,这是就学习的过程而言,至于其目的,则与过程有天壤之别——“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换言之,书读好了可以升官发财娶美女。而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读好了书,唯一的标准是考试,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在的高考,概莫能外。
  于是,高考就成为连接现实的“苦”和将来的“乐”之间的一座桥,桥的两侧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身处桥上的人但凡心理稍有脆弱,便容易马失前蹄,甚至坠落桥下。上周宁夏固原市一名高三学生因高考前心理压力过大而服农药自杀,这样的新闻已经是老生常谈了;4天前一名高三学生在南京街头赤身裸体狂奔3公里,其疯狂的举动据说也是源于高考压力。
  为了帮助已经吃了十几年寒窗之苦的高三学生顺利通过高考这座桥,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在想一些办法,比如昆明的一些有高考子女的家庭开始为孩子聘请既能洗衣做饭又能辅导功课的高考保姆,而天津、南京等地的高考保姆日薪开到了100元以上仍然供不应求;又比如,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上周一对全校150名高三考生进行心理培训,让他们高声喊出内心的恐惧,以减缓高考压力;再比如,昆明市一年一度的“爱心送考”活动已经正式启动了,穿行于大街小巷的不少出租车都贴上了粉红色的爱心标志。
  这些做法当然都很好,可我们不得不承认,包括高考在内的许多考试已让家长和学生十几年如一日如临大敌。2000多年前孔子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于今已不见,约500年前著名教育学家王阳明的一句话“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倒是不幸言中了今日许多学子的心声——君不见,今年3月,昆明市一名初三学生不堪承受考试之重,竟然以死相威胁,要求母亲送他出家当和尚。
  时值高考恢复30周年,对于高考这一相对公平的擢拔人才方式,我没什么意见,只是“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实在有必要改革了,其目的的过于功利性直接导致学习过程变得极为痛苦。我们知道,求知是人类的本能和欲望,学习是一种追求智慧、掌握知识的过程,而智慧能让人明辨是非,知识能使人更好地享受生活的快乐,因此学习本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也是学习的长远动力之所在。
  再过3天就是高考了,已经离开高考考场20年的我不知道今天的孩子们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步入那座命运之桥。我想说的是,成绩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我们的下一代终身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后者对于个人、国家和民族具有更为长远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