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之一,开始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工作。该校规定:今年师范专业新生将有义务到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3年,引来各方质疑声一片。有人担心,这些学生下去,能不能安心教书?是否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会不会把关系挂在农村,自己先跑了,免费教育岂不浪费?会不会因此产生新的教育腐败?比如有门路的人总会找到办法让孩子既享受免费教育又用不着支教,甚至也不会当教师(《华商报》3月21日)。
看来,师范生免费教育这道“免费午餐”尽管看上去很美,真正吃到嘴里,还有几分苦涩。
所有的担心其实都源于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生活条件差,教育条件差,教师待遇差——对一般人而言,这“三差”是无法用教师这一职业本身所具有的光荣感和使命感能消除的。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人人都想享受“免费午餐”,但对“免费午餐”的附加条件——到西部农村支教3年——充满了忧虑:支教3年,能不能适应暂且不说,3年后的出路在哪里,心中更是一片茫然。尽管陕西师范大学承诺支教生可以一边支教一边继续在母校深造以获取更高学位,但学校并不能解决一切。3年之后能不能回城?回城后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没有人能回答这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的种种担心很可能变为现实。
国家出台政策,让师范生教育重归免费,其初衷是良好的,目的也很明确:让那些家境贫寒且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孩子读得起书,并鼓励师范学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无疑,这是缩小城乡差别、东西部地区差别,实现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但良好的愿望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方能得以实现。如上所述,人们担心享受“免费午餐”的师范生不能尽到支教3年的义务,是缘于“三差”,因此,国家需要花大力改善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让这个职业本身具有更多的吸引力。此外,对那些只愿尽义务而不愿扎根农村的支教生,有必要在政策上为他们的将来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毕竟这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
要改变这一切自然难以一蹴而就,而“免费午餐”的新政已经开始实施。就目前而言,笔者以为,陕西师大提出“支教3年”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是“免费午餐”的前提条件。既然二者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为此还需制定严格的游戏规则,必须让那些企图钻政策空子的“有门路的人”付出比“免费午餐”更高的代价,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叶建农所言:这种免费政策要让该享受的人享受到,让不该享受的人走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