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它,就离它远一点

(2007-01-16 00:27:41)
分类: 时评
  前天昆明野生动物园发生老虎伤人事件,起因是一名4岁的小男孩与丛林表演队的一头老虎合影。野生动物园方面表示会妥善处理此事,并对丛林表演队予以惩罚。现事态已基本平息,而这起“意外”事件使我们不得不再度审视一个古老而常青的话题:人与动物的关系。
  从“武松打虎”成为世代传颂的英雄故事,到《动物世界》成为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再到大城市动物园里人虎合影、“其乐融融”的动人景象,我们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似乎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然而,这一改观并非出于人类的自觉自愿,更多的是出于自然界物竞天择的物种进化规律——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驯养的家禽、家畜完全可以满足自身对动物蛋白质的需要,同时,包括虎豹狮狼等猛兽在内的任何野生动物都不足以构成对人类的威胁。人类此时对野生动物表现出友好,不能说没有强者对弱者的同情。
  此外,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欲望的无节制膨胀,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部分物种濒临灭绝。科学家们已经认识到物种减少对于地球生态的危害,最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人类能够意识到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自然是一个进步。保护和爱护动物的方法有许多种,将野生动物关在动物园里供游人观赏是其中之一,其普及教育之功不可没,而其娱乐功能在经济社会更是被无限放大,比如与老虎合影,它可以满足常人的猎奇心理,以及儿童亲近自然、亲近动物的天性。
  然而动物毕竟是动物。生物界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物种是经过基因突变、自然选择、长期演化形成的,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相对独立的成员,都有自身特定的思想行为方式。人类如果总是把自己当做“万物之灵”,狂妄自大到动辄以己之心度动物之腹,这将十分危险——2005年美国某马戏团发生大象踩死驯兽员的惨剧,而遇难者生前“爱这头大象就像爱他自己的孩子”。
  人类之爱与动物之爱不尽相同。《美国国家地理》曾经做过一个专题报道:在动物世界,一些母亲会吃掉自己的孩子,这在人类看起来非常残忍,但动物们也许认为让这些基因有缺陷的孩子生存于世更不符合“兽道”。所以,人类对待动物不能有“投桃报李”的功利幻想,对待老虎、狮子这样的猛兽,把它们关在笼子里,使之衣食无忧、风雨不侵,未必能换取它们的好感和臣服。也许,它们天生就习惯在森林中奔跑,在饥饿中猎食,在寒冷的岩洞里舔食自己的伤口——谁知道呢?
  距离产生美,这句适用于恋人之间的话同样适用于人与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怎样去驯服它们、亲近它们,而在于如何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给它们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生活的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