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时评 |
车里的“县太爷”货真价实,乃湖南省慈利县县委书记刘桦。无独有偶,去年10月,湖南省望城县县委书记王武亮酒后驾车被两位交警制止后,当着围观的上百名群众口出狂言:“我是县委书记,是一把手,老子不怕!”还对随后赶来处理事故的交警和巡警拳打脚踢。
这些年来,县委书记已经成为“事故”高发地段,“县太爷”打交警只是小儿科,因更为严重的问题被“双规”的县委书记比比皆是。据统计,截止去年,仅安徽一省就有18名县委书记因卖官受贿等原因被查处。
县委书记何以事故频发?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陕西宜君县县委书记熊晖在休息室大门张贴的一张“告示”,“告示”坦言:要官别找我。一句“要官别找我”,尽管充分表明了县委书记“肃清吏治”的决心,却也让人读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弦外之音——在一县之域,县委书记的权力至高无上。有政治学专学这样来形容县委书记这一中国领导干部系列中的特殊群体:除了外交、军事、国防这些内容没有,他们拥有的权力几乎跟中央没有区别。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一个经典论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这就是权力或拥有权力者的特质。县委书记一方面手握重权,一方面又缺乏必要的监督,也就是说,他的权力在一县之域没有看得见的界限,这样一来,事故又怎么会不频发?
笔者近读《三联生活周刊》,对于曾长期存在于川滇藏等地、消亡于半个世纪之前的土司制度有了进一步了解。一般而言,一个中等土司的辖区也就是一个县,土司作为“县太爷”虽具有生杀予夺之大权,但他也知道爱惜辖区内的百姓,开明的土司至今为后人所怀念。从土司到作为“人民公仆”的县委书记,无疑是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进步,但从某些县委书记身上,我们却看不到这种进步,看到的反而是一种“返祖”现象,甚至其表现还不如一些开明土司。
“公仆”的意义就在于官员的有限权力由公民授予,官员有义务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而在某些县委书记的脑海中,有限的权力被无限放大,服务意识却日趋萎缩。看来,从“县太爷”到“人民公仆”,某些县委书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前一篇:“电子眼”与公民隐私
后一篇:有话好好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