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人均GDP一万美元才改革教育吗——与杨振宁教授商榷

(2010-09-25 09:38:12)
标签:

教育改革

人均gdp

知识灌输

能力培养

以考为本

素质教育

教育

分类: 基础教育

http://news.jyb.cn/china/gnxw/200812/W020081218623036365012.jpg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杨教授因满意中国的教育,因而提出:等人均GDP 超过一万美元,才筹划重大教育改革。

 

    实际上,中国孩子起跑领先只是一种虚幻的表象,美国基础教育使得孩子后劲儿十足,才是国人不可忽视的真相。

   

    中国基础教育属灌输知识类,美国基础教育是培养能力型。前者授人“以鱼”,后者授人“以渔”。给成筐的鱼当然比一条条钓来得快,但老师给的“鱼”再多也会吃光,自己能钓“鱼”再少也会越来越多。

例如美国四年级小学生研究气象谚语。他们不仅要了解天气变化的科学知识,利用仪器去预报天气,还要证实和证伪民间气象谚语。让孩子理解科学知识,学习使用仪器,仅仅是培养气象员,掌握的不过是人们已知的东西。而让孩子运用科学知识和仪器去“证实”和“证伪”千百年来流传于民间的似是而非的气象谚语,这就是在培养科学家必备的探索未知世界的批判性思维。

 

    我也听过国内重点学校四年级的课,老师“赶圩”似的急急忙忙直奔答案,答对的孩子得一颗糖,答不对的不但不得糖,老师也不解释“为什么错”。老师说:根据教学大纲的进度,时间不够,只能“保先”——保证那些先进的。别人让孩子在研究中证实或证伪一个假说,我们连解释“为什么错”的机会都没给孩子。美国基础教育练的是慢功,但后劲儿足。

 

    请看全美“Iowa基本技能考试”成绩:

 

科目

六年级成绩

七年级成绩

八年级成绩

词汇

72

85

88

阅读

67

71

78

拼写

71

84

85

大写

42

72

79

标点

50

87

94

实际运用

79

92

94

数学概念

81

82

95

数学解题

43

72

85

数学计算

65

72

68

综合

66

84

91

 

 

    一般来说,年级和成绩成反比:年级越高成绩越低。但美国孩子的成绩除8 年级“数学计算”比7 年级低4 分外,所有数据都呈现“年级越高,成绩越好”的正比例奇观。

 

    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搞早学多学、考啥学啥的“双基”,来得邪快但乏后劲儿。

 

    为什么杨教授只比大一学生?为什么不比一比大四生、硕士生、博士生?杨老大概也心知肚明:我们的学生后劲儿不足,离终点越近越没法比。

 

    有一次,我到某重点中学作报告,互动提问非常活跃。突然,有个老师发言:“今天我们的学生按年级排座位,初一在前面高三在后面。不知您是否注意到,越是前面的学生问题越多,越是后面的学生问题越少。如果我们的教育使得学生问题越来越少……”全场哗然!

 

    中国老师上完课问:“还有问题吗?”学生没有问题,那是最佳状况。要应试,当然问题越少越好。美国老师上课,学生没有问题,就是老师教学有问题。欲启疑,自然问题越多越好。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有问题;培养“学生”是把问题的教得有问题。

 

    美国孩子的成绩由低到高,问题由少到多;中国孩子的成绩由高到低,问题由多到少。这个基础教育的正比和反比的反差,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曾估计:中国人均GDP 达三千美元约需20 年。那么,等到人均GDP 超过一万美元,教育改革要停滞多少年?别说多,应试教育再推行30 年,后果无法想象!实际上,GDP的上升和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离开教育的改革,GDP能凭空翻六番吗?

 

    如果建设创新型国家应从教育开始,那就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因为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中国要在2020 年成为创新型国家,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一代人以考为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必须触动形成这种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基础教育——继续强力推行新课改,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人才的素质。

 

    一句话,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

    

    以上摘自《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更多内容请关注《黄全愈教育文集》:卓越购书地址   当当购书地址

 

中美基础教育的实质差异是什么?鈥斺斢胙钫衲教授商榷

联合推荐

北京101中学校长 郭涵 北大附中原校长 赵钰琳 广西南宁二中校长 何伟萍 广东深圳中学校长 王占宝 广州执信中学副校长 张水平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钟明华 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模范教师 张思明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沙洪泽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张晓辉 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教授 李宝贵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刚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