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邮政除官办官享者,还有商办商享者,后者指服务于某一商圈的“商圈邮务”,二者皆属邮政的传统形态。有哲人总结说:“官府要的是只服务于行政的系统,商人只满足于将信息局限于圈内人的系统,两者都无意于公共信息。”这又使传统邮政有了“圈内通信”的概念。圈内通信与公共通信构成邮政发展的两大历史阶段,后者一般表述为公共邮政。
一、 传统一极
最传统的邮政是中国古人所言“置邮传命”,西人所谓“皇家邮务”(Royal
Posts)。这类官办官享的邮政是古代邮政的主流。

图1
“波伊廷格手卷”(Tabula
Peutingeriana)局部:长6.82米,高0.34米,羊皮纸,为古罗马地图的12世纪摹本,红线标示驿路,并有各等级驿站的象形符志。此处所示为意大利半岛中部,地图长而窄,故地中海被压挤成河流状,半岛也被拉成东西向,带着王冠的人格化城市即罗马城。手卷所据蓝本为古罗马官员和信使使用。

图2 2016年波斯尼亚的“考古宝藏-罗马邮政系统”邮票,描绘了“公共快差”。

图3 1898年苏丹普通邮票所绘骆驼邮政可谓阿拉伯帝国的遗产
皇家邮务重在道路和中继站点的营造,以确保长程信息的传递时效。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建成从王城苏萨通达小亚细亚半岛西端的“皇家大道”(royal
road),全长约2600公里,设置了被称为“查帕卡内”(Chapar
Khaneh,意为信使之家)的111座驿站,由骑手接力传递,古波斯语称该系统为“皮拉达齐什”(pirradaziš)。“皇家大道”名传千古,成为坦途的同义词。《资本论》法文版序言中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平坦的大道”原文即“royal
road”。五百多年后,罗马帝国仿效波斯建立邮政制度。“公共快差”(cursus publicus)用“班车”将各遥远的行省编织成一体(图1、2)。西罗马崩溃后,又有东罗马以拜占庭帝国名世。拜占庭设置邮政大臣,主管全国公路,甚至一度掌管税收,是仅次于行政首脑的中央要员。阿拉伯帝国仿效拜占庭,使邮政成为仅次于财政的重要部门。穆斯林从倭马亚王朝(Umayyad,661年—744年)起,就十分重视邮政事业,邮政大臣主管监察,省邮政长官要向他或哈里发报告该省官员的动向,邮政网也是出色的情报网(图3)。
波斯、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帝国的邮政一脉相承,构成了传统邮政的西方体系。

图4
“集邮联八大”小型张主图所绘文物系西宁彭家寨汉墓出土的轺车明器,此为文物原照(引自《青海文物》)。轺车是汉律所定邮传用车,汉王朝以之构建了全国高速邮路网。

图5
雍正所题“喜报红旗”匾:康熙命紧急军报须星驰接递,雍正创“红旗报捷”制度。乾隆诗赞:“七千里外路迢遥,向十余朝兹八朝”,可见已接近一日千里
在东方,西汉真正奠定了中国两千年王朝制度(图4)。直到清代,邮驿一直遵循着汉代的法度。11世纪,拜占庭和阿拉伯帝国在塞尔柱突厥人的进攻下相继衰亡,西方体系也就一蹶不振了。而中国古代邮政历经蒙元的振兴,在18世纪的康乾盛世又达到一个巅峰(图5)。所以西方体系在延续的时间上根本不能和中国体系相比。况且西方体系的传承主体换了好几茬,而中国体系是不间断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并影响到周边国家。中亚的巴克特里亚曾仿汉制建立“驿”“亭”两级组织。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完全仿唐制建立了古代邮政。蒙元驿站制度则经莫斯科大公国和埃及马木鲁克王朝传承,波及西欧。
二、自组织邮政及其公共化
与中国历经分裂(南北朝)重回大一统(隋唐)不同,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版图四分五裂,自组织社团获得空间,纷纷建立自己的圈内通信。8世纪,意大利商业信使向北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费用由商圈成员分摊。1260年,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和作为全欧商品交易会的香槟集市(由巴黎东南的6座城镇轮流举办)之间建立了稳固的私邮网。15世纪末开始,分支机构众多的大型银行和贸易公司以佛罗伦萨、米兰、罗马、威尼斯、奥格斯堡、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为枢纽,联网运行密集的商圈邮务,把西部欧洲结成一个经济整体。

图6
欧洲中世纪的寺院邮务,经营到16世纪中叶
商圈邮务外,还有连接成百上千座修道院的寺院邮务(Monastic
Posts),也是中世纪的重要通信机制(图6)。大学一开始是特殊的教会团体,第一个有记载的大学邮务在1158年由博洛尼亚大学举办,以帮助远道而来的留学生与家人通信。这项国际性服务到15世纪成为欧洲所有大学的标配,并享有免税特权。
14世纪起,大学邮务对公众开放,校外人士所纳信资甚至被用于支付教员薪金,巴黎大学邮政因此被特许营业到1719年。寺院邮务和商圈邮务也在金钱驱使下纷纷对富裕阶层开放。
中国只有商人建立过不大成气候的圈内通信,北魏时期出现过洛阳巨贾建立的打探商情的私邮网,唐代还萌生了汇票的雏形“飞钱”,但皆属昙花一现。
三、
城市邮政的兴盛

图7
中世纪晚期肉铺行会在市政府监管下组建的梅茨格邮政(Metzger
Post)以号角通知邮件到达,这种邮政号日后成为欧洲多国邮徽,右图为德国邮政徽。
12世纪,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创办邮政,虽然服务对象仅限于拥有土地与商业资本的上层市民,但却是公共邮政的正根。德国人欲效仿威尼斯,但德意志的城市财政远不及威尼斯,市政府就想出另外的办法。那时谁要想在德国开肉铺,市政当局有一项附加条件,肉铺老板得备有马匹,承担载运市民邮件的任务。肉店老板为采购本来就要有规律地奔走,为让其承担这项无偿服务,城政府会减免其税费。肉铺老板的信差每次都吹起一只弯曲的号角通知市民前来领取信件(图7)。

图8
15世纪,城市邮政构建起泛欧公共邮政网。城市邮差成为一个面目清晰的职业,有固定的薪酬和定制的服饰。
15世纪,城市邮政大行其道,在莱比锡、斯特拉斯堡等城市自治体,市议会指定的邮政长官有权收取规定的邮资和另行征收附加费,以作为他和信差们的工资。法定纳费,而非私下收买邮差以托带邮件,意味着邮政的演化突破了传统范畴(图8)。由于为长途邮差提供住宿场所,许多地方的邮政局长成为其所在市镇最大酒店的老板。公共邮政从那时起就开始了多种经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