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杨:弘扬太极文化传承武术精神
标签:
太极邮票太极剑推手张三丰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2023年8月8日发行2023-14《太极拳》特种邮票全套3枚。票图采用中国工笔画风格,分别表现了太极拳中典型的单鞭、太极剑以及推手动作。整体色彩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柔和淡雅,背景采用水墨飞白映衬太极拳平和、包容、大道至简的意境。套名“太极拳”以竖排的红色小篆呈现,凸显太极拳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厚重感。整套邮票用简约的设计语言表现了太极拳柔中带刚、虚实相济的特点,并传递了太极拳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图1),是一种强调对称平衡、协调统一、内外兼修、文武兼备的武术运动,动作刚柔相济,是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传统拳术。
太极拳曾称“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明朝万历年间,山西内家拳名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到了民国年间政府提倡武术,太极拳才被世人广泛知晓。1949年以后,太极拳作为全民健身运动而被广泛普及。迄今为止,太极拳是全世界最大的武术流派,习练者多达2亿。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出名的是“张三丰创拳说”和“陈王庭创拳说”。
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自然尊称张三丰为太极拳祖师。中国武术界自古就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民间更有“天下太极出武当”之说。
多数拳家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大都直接或间接源出于陈式而持陈王庭创拳说。事实上,陈式太极拳“形”层面的主要内容由戚继光《拳经三十二》而得,清代王宗岳撰写的《太极拳论》(现存太极拳古典理论著作中最早的,也是评价最高的一篇论文)原本也为陈式太极拳所缺欠。因此太极拳并非一人所创,而是由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
太极拳的传承,在历史上主要有北派和南派之分。即张三丰武当太极拳经云游道士刘古泉传王宗岳,王宗岳传河南温县赵堡镇蒋发,蒋发开创太极拳北派。从此太极拳道就在河南温县赵堡镇扎根开花,一支蒋发传赵堡镇陈沟村形成陈式太极拳,一支蒋发传赵堡镇南头关帝庙处居住的邢喜怀形成赵堡太极拳。同时王宗岳还传于浙江温州的陈洲同,陈洲同又传于张松溪,张松溪开创太极拳南派。自此,北、南两大派在中国北部与南部逐渐流传下来。
据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现有两大分支,一支传承于武当派武术,秘不外传,只有赵堡太极拳传承于外。从湖北十堰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经单传六代后由陈清平传于世人。另一支最早传习于赵堡镇陈家沟陈氏,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出了许多流派,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孙式等五大派系,誉称为“五式太极拳”。
太极拳流派纷呈,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都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是现今比较热门的一项养生活动,尤其受到众多中老年人的喜爱。
-1拳术

图4
武当山有“太极祖庭”之称。太极十三式是武当第一代内家拳。8月8日(下称“当日”)《太极拳》邮票首发式(下称“首发式”)在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太极文化广场举行,启用“中国·武当山《太极拳》特种邮票首发纪念”邮戳(图4),并使用“湖北十堰武当文化邮局”日戳(图7)和重新刻制的“湖北武当山·问道武当”“湖北武当山·太子坡”风景日戳(图5、6)。

图8
广府古城(图14)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是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图15、16)。这里诞生了杨式、武式太极拳,并派生出吴式和孙式太极拳,被称为“太极拳之乡”。首发式也在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中国太极拳博物馆门前广场举行,启用“河南温县陈家沟(临)”日戳(共有3件戳具);“河南·温县《太极拳》特种邮票原地首发纪念”邮戳4种,主图分别为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图8)、拳术、器械、推手(图9);太极拳文化日戳3种(图10):拳术图的背景是太极拳祖祠、器械图的背景是中国太极拳博物馆、推手图的背景是太极阴阳石,上书“太极之根 阴阳合德”。

图18
广府古城是杨露禅的出生地,杨露禅从陈家沟学成归来在广府授习了一段时间的陈式太极,后来去北京教达官子弟和旗营子弟时,因人制宜而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杨式太极的雏形,在京、津一带影响很大(图18),直至其孙杨澄甫在杭州北山街的浙江国术馆拍摄了定型照,才确认为杨式太极拳,也就是说杨式太极拳定型于杭州(图19)。

图20
宁波人张松溪开创了太极拳南派(图23)。
“北京拳术半天下”,北京有着悠久的习武传统和浓厚氛围。作为太极拳重要的传承地,其发展更是呈现百家争鸣之势。1998年10月15日,中国武术协会等组织了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表演(图24),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太极拳成为其中的表演项目,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光。
-2器械
剑是中国古代主要冷兵器之一,被誉为“百兵之君”“短兵之王”。太极剑是属于太极拳门派中的剑术,具有太极拳和剑术两者的风格特点。分类有京朝派杨门太极剑、武当太极剑、陈式太极剑、杨式太极剑等。
图26片图展示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人王西安双手握持太极单剑,神贯剑尖,蓄势待发的动作姿势,载体由河南焦作邮政广告信息部加印,销河南温县“太极拳·器械”文化日戳。
-3推手
太极拳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它以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的技艺被人所称道。太极拳推手从运动形式上可分为定步推手和活步推手两种。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太极拳推手大致为四大流派:陈式主要有管脚、拿关节;杨式主要是掤劲大,以发劲为主;吴式主要是柔化为主;由田金龙博士创立的“三摇三摆太极功法”推手,三摇练习引化技术,三摆练习发放技术。

图28
方寸见天地,太极藏乾坤(图30、31)。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象征,也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太极拳》邮票的发行,对于继承、发扬和保护太极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