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2023-10-07 22:33:32)
标签:

牡丹

富贵

澳门

香港

邮票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3

牡丹自古被拥戴为“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并被视为“富贵平安”的吉祥象征,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作品流传至今,邮票上也留下多姿多彩的牡丹花影。

我国最早出现牡丹的邮票是1894年发行的万寿12分票(图1),票图上方可见一枝盛开的牡丹,取其“雍容华贵”之意,为祝寿增光添彩。新中国最早出现牡丹的邮票是53《裁军和国际合作大会》-1“中国人民保卫和平的决心”(图2),主图为5只和平鸽围绕的牡丹。10《花卉》-1“牡丹花”(图3)则是第一枚以牡丹为主图的邮票。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4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4a

61《牡丹》邮票和小型张,有17种名贵的牡丹在票中亮相(图4),票图由知名花鸟画家田世光以传统中国画“工笔重彩双钩”技法绘制,十分精美,迄今仍保持世界上全套枚数最多的牡丹邮票纪录。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5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6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7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8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9

M1《花卉图》美术邮资封之一【也有“枚号”,查一查,代替“之一”】邮资图“牡丹花”(图5一枝红牡丹。J152《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1“牡丹”(图6,票图为工笔重彩描绘的双色牡丹。6《花开富贵》(图723《花卉》-1“牡丹花”(图8,票图均为盛开的牡丹。30《团圆》(图9,票图为一轮圆月映照下的牡丹。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0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1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1a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2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3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4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5

在我国发行的古今名人绘画作品邮票中也可见到牡丹,计有:T44《齐白石作品选》-1“牡丹”(图10)T89《中国绘画·唐·簪花仕女图》-2和小型张(图11)画中仕女头发上均簪有牡丹,而其中一侍女还手持绘有盛开牡丹之团扇,由此可知唐朝欣赏牡丹风尚之盛;T98《吴昌硕作品选》-4“牡丹”(图12)2009-7m《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图13),票图采用清代画家马逸的“国色天香图”,同时面世的2枚邮票则分别以“清·胭脂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罐”(图14)“清·掐丝珐琅缠枝牡丹纹藏草瓶”(图15)为主图,契合邮展举办地洛阳作为“牡丹之都”的悠久历史。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6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7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8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19

T99m《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牡丹亭》“游园”(图16),可见庭园内盛开的多色牡丹。2016-10《二十四节气(二)》-1“立夏”(图17),票图描绘一位女子观赏牡丹的场景。此外,我国发行的邮票中还有一类专门用不同的牡丹来美化图案、寓意吉祥、烘托主题,如2013-1《癸巳年》(图182015-1《乙未年》(图19,因数量较多,不再逐一罗列。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0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1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2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3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3a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4

港澳两个特区也发行过带有牡丹图案的邮票。香港2009年为纪念其参与“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发行一枚小型张(图20),票图及边纸图案均为硕大的牡丹。2018年《粤剧剧目》-5“梁祝恨史”(图21),其背景图案有铅笔素描的3朵牡丹。还有一些生肖邮票的背景图案有不同姿态的牡丹,如2017年《鸡年》小型张(图22)2018年《狗年》邮票及小型张(图23)2020年《鼠年》邮票(图24),尽显富贵吉祥气氛。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5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6

司徒一凡:“国色天香”牡丹花
图27

澳门2006年《扇面——甘恒》-1“富贵图”(图25),票图为水墨扇面画牡丹。2008年《澳门传统手工艺品》-2“彩瓷”(图26),可见瓶身绘有牡丹图案。2018年《鸟语花香》-3“富贵迭来”(图27,描绘的也是牡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