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祺:余荫山房
标签:
余荫山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村番禺岭南园林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中国园林是一门融合自然、建筑、绘画的综合艺术,由于我国疆域辽阔,南北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乡土文化不尽一致,因而中国园林会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性,大体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以及岭南园林三大体系。
提起岭南园林,它虽不像北方园林场景开阔、重在气势,也不像江南园林百转千回、重在意境,它的占地面积一般并不太大,但依然能把大自然中的春华秋实、山高水长浓缩于一园之中,具有“缩龙成寸”的意趣。作为清末广东四大名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被选用为在1998-2《岭南庭园》的票图,其中,建成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的余荫山房最为小巧玲珑(图1),也是唯一能基本保存原貌的一座。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坐落在广州番禺南村镇,占地约2000平方米。清同治六年,南村人邬彬乡试中举,族人将建造祠堂所剩余的土地奖励给他建园,以作他晚年自娱之所。他聘请名工巧匠,花费白银近3万两建园。数年后,他的两个儿子也先后中举,“一门三举人,父子同折桂”,当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喜事,因而庭园被冠名为“余荫”,意思是凭借祖先的功德,乃有后世的荣耀,而使用“山房”这个朴素的名字,是表示谦逊。

图2
余荫山房采用“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手法,将亭台楼榭、山石池桥有机地收纳于三亩之地,使小小园林显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余荫山房的主体建筑是深柳堂,它是主人会见宾朋、潜心静读之所。深柳堂主要分厅堂、卧室、书斋三个部分,室内宽敞明亮,木雕精品琳琅满目,体现了装饰艺术的精华所在——珍贵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的诗句以及大学士刘墉等名家的书法手迹,另有两件“松鹤延年”“松鼠葡萄”木刻大花罩以及32幅桃木扇画,工艺精湛,巧夺天工。由于邬彬曾任京官,他特意用满洲窗来镶嵌窗格(图2),透过重迭变换的彩色玻璃观看窗外的景色,园内宛如一番“严冬冰封”或是“香山红叶”的景致,不由让他忆起千里之外的北国风光。步出深柳堂,眼前所见的是一泓池水,池中荷叶匍匐,莲池之上,横卧着一座造型小巧的廊桥——这一幅浣红跨绿桥廊的场景(图3),便是票图所选取的角度。短短的廊桥飞架南北,把园景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红雨”,东部“绿云”,故名“浣红跨绿”。据说,这座廊桥是参照广州另一名园“海山仙馆”里的柳波桥而建,被誉为岭南园林最经典的造型,也是余荫山房的标志性景观。跨过游廊拱桥,流连于花径与假山之间,层层的景色增添了迷离之感,仿佛起到了幽邃广阔的效果。

图4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余荫山房虽曾上过邮票,但当地邮政部门却很少用其开发邮品,这难免让人略感遗憾。所幸出发前,我觅到一张广州邮政2009年印制的“余荫山房”加印片,片图正好与邮票取景的角度相对应。离开余荫山房步行约10分钟找到了庭园所属的南村邮政支局(图4)。见到外地集邮者远道而来,邮局职员细致耐心地加盖日戳,一张精致的极限片制成(图5),为此趟旅程留下了一段不虚此行的回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