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勇:春神

标签:
迎春衢州先秦楚国春神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我国地处北半球,春季一般在公历的3月至5月。古代中国,“时”谓季节。据《礼记·月令》记载:太阳的升起、落下定作“日”,月亮的圆缺周期是为“月”。参照太阳与星宿相对位置的变化,“四时”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含3个月,进而形成“十二月令”。春(图1)为四季之首,所含的3个月分别称作: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三春”之说即源于此。之后,《淮南子·天文训》,将四季划分出二十四节气,春季含立春(图2)、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为大地复苏、耕耘播种、万物勃生的季节。在农耕文明不甚发达的环境与条件下,人们祈望自然的力量能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存状况。他们将情感转化为形式,创生出多种象征春天的神祗,包括青帝、简狄、东君、句芒等。

图3
青帝为春神之说,源流复杂,考据繁多。青帝,又称太昊、太嗥、大嗥、风姓,号伏羲氏,上古时期华夏部族的祖先和首领,三皇之一,所管理的部族主要生活在今太行山以东和山东半岛一带。传说,伏羲氏在担任部族首领的115年里,建立了放水浇田(史称“畎田”)、改木质大风雨表为石晷、创制历法、创立八卦(图3)、织网驯兽、任命区域管理者、发明琴瑟和陶埙、创编歌乐、变革婚习等诸多功绩。至春秋时期,祭祀伏羲氏已成习尚。缘此,民众将其尊奉为主管东方的天帝。进入战国,阴阳学说开始流行,因东方主青色,行春令,东方天帝也就被称为了青帝,是主管春天的神,即太阳神。
简狄出现于殷人神话传说中,是一位女神,主生殖,合应春季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简狄,又称简逷、简易、娀简,相传为帝喾的次妃。公元前2260年,契因帮助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其氏族为商族。约公元前1600年,契的第14代孙汤灭夏朝,以“商”为名建立商朝,定都亳(今河南商丘)。契被奉为商始祖。其母简狄亦因“玄鸟生商”受到尊崇。简狄因此于后世,逐渐被演化成了春神。

图4
东君之说,见载《楚辞》(卷二)中的屈原《九歌·东君》(组辞中的第7首)(图4),祭祀对象为掌管太阳并给世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的日神东君。研究者认为,东君也是楚国的春神。
句芒见诸古籍最多,包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吕氏春秋·孟春》等。句芒,又称“勾芒”“芒神”“木正”“木帝”,名重,为主宰草木及各种生命生长之神,亦是统管农业生产之神。相传,句芒还通过伏羲氏创立的八卦,拓展出了十二地支。

图5
先秦时期,句芒被文献记作“人鸟合体、半人半鸟”。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初中期的楚人或巴蜀人所撰《山海经·海外东经》,则将句芒载为“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表明句芒是一个长着人面鸟身、骑双龙行进的形象(图5)。研究者认为,古籍对句芒形象的叙述,可能与某一区域里的氏族部落对鸟图腾的崇拜有关。之后,句芒被衍化成“三皇”中的伏羲氏、伏羲氏的臣子、伏羲氏与句芒的合体、少昊的后代等说法。至现代,亦有学者发表观点指出:屈原笔下的东君即句芒(图6)。

图7
秦代迄今的两千多年里,句芒的形象受世俗风尚的影响,逐步趋于拟人化。其先期被塑造成一个头顶留“芒”发的古代官员,宋代之后演变成了一个头束双髻、手执柳鞭、骑着春牛的牧童。前者多在专祀春神的场所中供奉;后者常见于中国传统年画,名唤“芒童”。时至今日,由芒童衍生出的各种“孩童牧牛”图案,已然成为迎接新年和春天的象征(图7)。

图8
周代,迎春、祭春风气形成。其间盛行一种以人装扮句芒、执鞭引牛耕作的“土牛鞭春”仪式(图8),后世又创生出了祭祀春神期间食春饼(咬春)、吃萝卜(咬青)的习俗,流传甚广、延绵至今。现时,浙江衢州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尚存一处祭祀春神的梧桐祖殿,每年都会举办多种迎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