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斯古城(上)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1月31日,经过一天的奔波,终于来到非斯。这次选了家位于老城区的传统庭院旅馆。装饰着彩色瓷砖的中庭是餐厅,四周上下两层为客房。房间挺大,但设施陈旧。到了晚上,客人在餐厅吃饭、聊天的声音还影响睡眠。不过,想到换旅馆的麻烦,就不愿动弹了。
在非斯的三天时间里,前两天都是时阴时雨、偶现阳光的天气。第一天下午雨量最大,为了躲雨,脚下一滑,摔了个仰面朝天,后腰重重敲在凸出的一道水泥街沿上,动弹不得。有人立刻将我扶起,又上来几人搀我走到旁边的小店,一通按摩。当时既担心腰部骨折又担心摔坏了背包里的相机,还好都没事。休息了一晚,继续行程。
第三天,老天开眼。温暖的阳光下,人与古城都充满了活力。那天下午,来到马林王朝国王的墓地,远眺旧城区全貌。
这座被高大、厚实的城墙围起来的古城,是摩洛哥最古老的城市,作为宗教和文化中心,中世纪就极为繁荣。







当时,作为马格里布地区(包括今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的西北非)宗教和文化的一大中心,非斯不仅在北非,而且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享有盛名。这一时期,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移民的居住区与突尼斯凯鲁万移民的居住区之间的隔墙被拆除,连成一片。


不过,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这两个地区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世纪形成的城市中心区和重要建筑物,自大约14世纪以来,几乎未发生过变化。

俯瞰古城,想起网上看到的这段话:“真正让人赞叹的,不是非斯城的古老,而是古城的布局;不是非斯的建筑,是建筑作为元素的组合;不是街巷,是街巷绘就的神秘地图。”深有同感。
又要钻“迷宫”了。初来乍到,摸不清方向,还不愿找导游,只能靠小聪明。方法一:遇上团队,悄悄跟着,他们会将你带到一个个景点;方法二:旅游团不去的地方,就问当地人或旅馆主人,毕竟好人多;方法三:留心那些路上认识的驴友在朋友圈里发的照片,会有新发现。然而,挂一漏万,还是错过不少。
走进古城,仿佛时空穿越。
这是一座保留着许多清真寺和历史遗迹的古城,它在整个伊斯兰世界都是最完整、最宝贵的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789年建立伊斯兰伊德里斯王朝的伊德里斯一世,在其统治时期,为非斯河沿岸朝圣地的皇城打下了基础。他的继承人、生前被尊奉为圣者的伊德里斯二世于809年开始建设首都非斯,构筑了现今城市的基础。







这些摩尔人在他们的非斯居住区修建了祈祷场所——安达卢斯清真寺。

而在非斯河对岸,来自突尼斯凯鲁万的移民形成了另一个居住区,他们也在自己的居住区修建了卡鲁因清真寺。该寺建于860年前后,与安达卢斯清真寺的建造时间大体相同,而且都是由女性创建的。卡鲁因清真寺内设有附属的马德拉萨(伊斯兰教逊尼派神学与法理学学院),在西方的伊斯兰世界中,它大概是最古老的。


卡鲁因清真寺经过多次扩建,规模庞大,能容纳22000名礼拜者,后因附近街道和房屋的不断侵占,现在几乎看不出原来的样子。游客只能从一扇大门一窥清真寺的庭院。




始建于1437年,18世纪又得到重修的穆雷·伊德里斯陵是个极神圣的地方,硕大的屋顶铺满绿色彩釉瓷砖。它是伊德里斯二世的陵寝。







马林王朝在霸权争夺战中战胜穆瓦希德王朝夺取王权,将圣城非斯掌握在手中。这时,城市已呈人口过剩趋势。1276年,新非斯扩建完成。马林王朝时代的马德拉萨堪称马格里布地区最美的建筑。旧城区中留下的14世纪中叶的布·伊纳尼亚马德拉萨配有带宣礼塔的清真寺,在以后几个世纪中,它一直是摩洛哥权威的教育机构之一。面朝中庭的学习场所呈正方形,位于整个建筑物纵轴的中央,饰有镶嵌装饰和《古兰经》经文。
一层和二层排列着圆柱支撑的巨大拱门,将铺满大理石的大厅围在中间。



















